加入收藏
您好,欢迎光临本公司官方网站!
VIP就医陪诊网
为您和家人提供专业的就医服务
咨询热线:400-070-7072
VIP就医陪诊在线免费下单预约

温馨提示: 尊敬的客户,我们会尽可能根据您提交的需求,免费帮助您预约到指定的医院,但不保证一定成功。提交需求成功后,请保持联系电话畅通,客服会及时与您联系确认信息。

上海陪诊

湖北陪诊

安徽陪诊

江西陪诊

福建陪诊

辽宁陪诊

长春陪诊

吉林陪诊

重庆陪诊

广西陪诊

四川陪诊

广州陪诊

北京陪诊

深圳陪诊

  • 上海市肺科医院

    上海市肺科医院

    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职业病防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红十字肺科医院)创建于1933年,是一家集医疗、教学与科研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专科教学医院。医院连续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行风政风测评成绩全市前茅,连年跻身复旦医院管理研究所全国医院排行榜与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榜双百强。上海市肺科医院核医学科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科室现拥有西门子PETCT 1台,GE SPECTCT 1台,GE SPECT 1台,锝气体发生器1台及多台r免疫计数器、电化学发光仪等先进的体外免疫测定仪。依靠我院肺科专科医院的特点和优势,我科对肺癌等恶性肿瘤及肺栓塞、结节病、结核病、COPD等良性肺部病变的诊断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准确性上均处于水平。我科室开展数十种诊治项目,主要有18F-FDG PET/CT显像、全身骨扫描、肺通气显像、肺血流灌注显像、双下肢深静脉显像及MIBI肺阳性断层显像等检查。ECT显像连续多年位于上海第一、全国前三名。体外检测方面,主要以肿瘤标志物为主,项目齐全。另外,我科室在使用89SrCl2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缓解患者疼痛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内所有医师均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已培养研究生多名。
  • 上海瑞金医院

    上海瑞金医院

          瑞金医院建于1907年,原名广慈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600张,全院职工3445人,其中医师101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及各类**科技人员593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陈赛娟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医学专家。  医院设有34个临床科室、9个医技科室;现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3个(内分泌、血液、消化),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1个(血液),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内分泌),上海市优势学科一个(肾脏),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6个(消化外科、血液科、内分泌科、骨科、烧伤科、心脏内科),上海市卫生局医学**专业重点学科3个(消化外科、血液科、肾脏内科)。医院还有6个市级研究所(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 、上海烧伤研究所、上海血液学研究所、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2个校级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1个院级研究所(感染病与呼吸病研究所),8个校级研究室,3个院级实验室。此外,还建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各1个(医学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2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人类基因组重点实验室、内分泌代谢重点实验室),4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人类基因组研究重点实验室、血管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西医防治骨关节病损重点实验室、内分泌肿瘤重点实验室)。并通过整合上述科研力量,建立了附属瑞金医院生物医学研究院。同时,还建有与临床诊疗密切结合的一些中心,包括分子医学中心、糖尿病研究中心、血栓与止血研究中心、血液病诊治中心、基因诊断中心、眼科中心、青少年生长发育中心、介入治疗中心、生殖医学中心等。另外上海市卫生局有4个质量控制中心(康复、骨科、心脏介入、血液)挂靠在瑞金医院。   瑞金医院于20世纪50年代成功抢救邱财康后,大面积烧伤治疗始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7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心脏和肝脏的移植手术;90年代在白血病分子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医疗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21世纪日臻完善的器官移植,使得许多病人将这里视为生命的绿洲。为此,医院获得了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6次)、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创建文明行业先进集体、全国卫生系统先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上海市文明单位(9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五四”红旗团组织创建单位等。   瑞金医院以所取得的成就和荣誉为动力,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医院积极开展高精尖诊疗技术,如微创伤手术、关节镜手术、心血管介入治疗、眼科准分子激光术等,并充分利用医院综合医疗优势,实行多学科或跨学科联合会诊制,使医疗诊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医院还将发展目标定位在研究型医院上,借助医院9个市级研究所,医院在肾脏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高血压、中医伤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生殖医学等学科中颇具特色,特别是国家重点研究所的科研优势,立足临床加大科研力度,为人民健康创造出了许多临床新成果。医院还不断深化人性化服务,推出了“以优质的医疗使病人放心、以**的服务使病人称心、以优美的环境使病人舒心”的“三心工程”,以温馨、便捷、优质、**的服务赢得了社会和病家的信任,促进了医院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瑞金医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大的临床教学基地,“瑞金临床医学院”也设在医院中,承担医学系、检验系、**护理系的临床教学任务,并接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夜大学、**医师进修班及来自全国各地医院的进修学员的临床教学任务。 2010年瑞金医院门急诊人次达270.6万,手术例数达4.12万次,出院病人7.6万人次,平均住院天数为8.68天。 瑞金医院核医学科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学科,是核医学专业硕士及博士授予点,目前拥有终身教授1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  重点科室内分泌内分泌代谢病科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在已故**内分泌学家邝安堃教授,及国内知名专家陈家伦、许曼音和罗邦尧教授领导下,经过50余年来的不断发展,目前本专业是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国家卫生部内分泌代谢病重点实验室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内分泌代谢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基地。内分泌代谢病科现有床位60张,其中为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设立特需床位6张,在编医师24位。其中终身教授2人、教授5人,副教授4人。内分泌代谢病科在糖尿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居国内前列,在糖尿病诊治、慢性并发症的诊治、糖尿病自我监护和糖尿病宣教方面形成特色,在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IGT,肥胖,异常脂血症、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中的作用做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3等奖和首届瑞金医疗成果2等奖。本学科在垂体-肾上腺疾病的诊治方面处国内**,自1957年诊断和治疗国内第一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来,共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近1000例,柯兴综合征600余例和嗜铬细胞瘤300余例。其中原醛症病例为全球*大系列之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和治疗”已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卫生部及上海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内分泌代谢病科在甲状腺疾病、胰腺疾病及尿崩症等诊治方面积累宝贵经验,在国内有一定影响。近年,本学科致力于肥胖、骨质疏松等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大量成果,是国内*早开展这方面系统研究的单位之一。“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是内分泌代谢科的宗旨。同时还建立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检测指标。在国内较早建立了无创性的糖尿病神经功能测定室,可从神经诱发电位、感觉神经、心脏自主神经和胃肠自主神经多方位,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做出诊断,提高了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诊断能力,并形成一系列有效的治疗方法。内分泌代谢病科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糖尿病教育和防治工作。近年来,中心除了不断加强与其他医院的协作,加强糖尿病教员的培训外,中心还在全国范围*早建立了糖尿病患者治疗教育项目,系统开展患者教育。其中包括规模达数百人的大组患者教育;邀请患者家属共同参与,规模在20-30人的小组教育,以及由医生、护士、营养师组成团队,围绕难治性糖尿病开展的强化教育等。项目引进了国外糖尿病教育效果评价量表,并初步开发出适合中国患者需要的评价量表。内分泌代谢病科项目已开展的小组教育人数达3000余人,个体强化教育的患者近300人。经过数年如一日的临床实践,参与该项目患者都已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小组教育后,患者的平均血糖控制达标率为50%以上,强化教育后的血糖控制达标率达80%。在开展患者教育中,项目组尤其注重倡导建立患者间爱心奉献、互帮互助的氛围。以小组教育为例,所有参加的患者都自发地在免费品尝糖尿病营养午餐同时,象征性地捐献出“一元钱”,用于购买糖尿病工具或通过其它各种形式,帮助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致困的糖尿病患者和家庭。糖尿病中心患者治疗教育项目的不断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患者的欢迎。内分泌代谢病科在我国**内科学、内分泌学专家邝安坤教授、陈家伦教授、许曼音教授和**的医学家、生化学家丁霆教授等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本学科于上世纪60年代成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内分泌研究室,并于70年代末建立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成为国家第一批博士学位点,含内分泌学和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两个专业,后又确定为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点。本学科于1994年10月被批准为卫生部内分泌代谢病重点实验室,受中华医学会的委托负责《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的编辑出版,1989年和1990年连续被评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高教局重点学科,2001年通过国家教委重点学科的初审。内分泌代谢病科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医教研并重且相互结合,在总体实力上为国内*主要内分泌代谢病研究中心之一,而且在许多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发展,在糖尿病方面完成了多项临床研究,而且在基因组扫描筛查中国人汉族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位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不仅临床研究依旧为国内**,而且基础研究方面也居国内**、国际先进地位。内分泌代谢病科,近年垂体-肾上腺基因库的建立和新基因的发现,受到国内外重视。本学科不论在基础建设还是梯队建设方面达到学科成立以来的*好水平,并且代表了国内*高水平,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建立微量、快速、精确的各类激素测定方法,大大提高了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断水平。目前成为全国*内分泌代谢激素测定项目开展*多的中心。内分泌代谢病科目前已形成实力较强的学术梯队,拥有一些国内知名的内分泌专家,他们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目前有教授10人,副教授7人,中级职称22人,博士15人,硕士12人。目前已形成实力较强的学术梯队。学科带头人陈家伦教授是两届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主委、两届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总编,两届卫生部新药评审内分泌风湿病药物分委员会主委、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临床医学临床药理组组长、两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两届国际内分泌学会中央委员会委员和两届亚大甲状腺学会副主席等。老一代专家仍旧起着确定学科发展方向、指导研究工作的作用。近年来,年青的科研技术人员、研究生在全基因组筛查、基因突变、基因差异分析、蛋白质纯化、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不少进展,已初步形成了从核酸到蛋白质研究的年青、具有攻坚实战能力的基本科研队伍。宁光 主任医师,教授,内分泌科主任 ,博士,博士生导师,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擅长内分泌代谢病疑难杂症,包括难治性糖尿病血糖控制和糖尿病并发症、经常主持与参加全国和上海市疑难疾病的会诊。汤正义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在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工作两年后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1992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瑞金医院内分泌科工作,工作期间于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于2003年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学院**维克多尼亚医院从事糖尿病研究一年,于2008年开始糖尿病足病专科诊治。长期在临床第一线从事医疗工作,重点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病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方面进行临床和基础研究,开展感觉定量检查、生理盐水试验等新的检查方法和规范这两种疾病的诊断流程和确定一些有针对性的较好的治疗方案。以这两方面为主要内容,先后在国外sci收录的专业杂志,在国内核心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内科手册》等多部专著的编写。所参与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主持上海市科委课题2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在读3名。同时担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内分泌学会委员、《世界临床药物》等杂志编委。 重点科室血液科血液科于70年代创建,在其奠基人--我国**的血液学专家,国际肿瘤诱导分化治疗权威,中国工程院院士和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王振义教授的推动下,于1987年,在瑞金医院、仁济医院、新华医院、第九人民医院血液科和二医大病理生理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为王振义院士。1996年起至今由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和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陈竺研究员担任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研究员、欧阳仁荣、王鸿利和沈志祥教授任副所长。  血液科经过多年的努力,瑞金医院的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和血液科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在应用基础研究推动下的血液学临床诊断、治疗综合体系在总体学术水平上达到了国内前列,成为国际**的临床血液学中心,先后成为上海市医学**学科,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国家教育部国家医学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和上海市人类基因组研究重点实验室,“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就。  血液科于1987年以来,在包括《Nature》、《Science》、《PNAS》、《Lancet》、《Blood》等在内的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论文305篇,引证率超过4000次。获得包括国家863、973等重大课题在内的***和省市级研究课题125项,总计研究经费超过2亿元,并获得国际上以及***和省市级各种科研奖项38项。出版学术专著38本,主编38本,参编50本。作为***继续教育基地,举办了***继续教育项目《白血病诱导分化、促凋亡治疗》《白血病MIC》《人类基因组》《血栓性疾病进展》学习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中级职称以上的学员。召开了多界国际肿瘤诱导分化治疗学术会议。学科发展与人才梯队建设现已呈现良性循环。仅从1996年至今,已培养硕士生94名,博士生50名,博士后3名。中心已有四名中青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1人入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人获“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2人获市科委“启明星”资助,2人获国家教委“骨干教师计划”资助,2人获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资助。从国外吸引优秀中青年科研人员5名,形成了年龄和知识结构均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王振义 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瑞金医院终身教授。1948年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至广慈医院工作。1952年参与上海第二医学院的建设。先后担任内科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和主治医师。曾任病理生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半农半读医专临床组组长,上海第二医学院基础部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现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华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  王振义院士长期从事医教研工作,1963年评为副教授,1980年晋升为教授。除参加《病理生理学》、《内科学》等教材编写外,主编了医学类专业用统一教材《临床医学概要》一书(1991年出版)。王振义院士为我国血栓与止血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主编《血栓与止血——基础与临床》一书(1988年第一版及1996年第二版),在国内有一定的权威性。20世纪50年代,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发现了轻型血友病。在他领导下,先后提纯vWF抗原、β血小板球蛋白、蛋白S、凝血酶敏感蛋白,并制成抗血清,应用于临床。还阐明了蒲黄防治家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在血栓与止血领域的研究成果曾获卫生部科技乙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五完成人)。1978年开始从事白血病的诱导分化疗法的研究。1986年在国际上首创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取得了很高的缓解率,为肿瘤可通过诱导分化治疗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先后获上海市科技奖、何梁何利科技奖、求是突出科学家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3年,第一完成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第九完成人)。在国际上获凯特林肿瘤研究大奖(1994年)、瑞士布鲁巴赫肿瘤研究奖(1997年)、法国台尔杜加科学奖(1998年)、美国ISI引文经典奖(2000年)、美国海姆×瓦赛曼奖(2003年)。自1980年以来发表论文280余篇,主编专著四部,参加编写著作17部。1992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1994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01年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李军民 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医疗系,1992年获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血液专业硕士学位。曾于1996年和2001年分别赴法国巴黎血液和血管研究所和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进修学习。长期从事血液专业的临床医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和淋巴瘤)以及血液免疫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较深入研究和丰富临床经验。 医院地址:上海市黄浦区瑞金二路197号 来院路线: 行车路线(外地患者):火车站路线:从上海火车站出发,步行至恒丰路汉中路乘128路,在瑞金二路绍兴路瑞金医院下车,步行至医院;行车路线(本地患者):乘坐公交41路、104路在瑞金二路永嘉路瑞金医院下车,步行至医院瑞金医院公交路线:乘坐公交车:41路, 96路空调, 104路, 146路内环空调, 301路, 955路到瑞金医院公交车站下。乘坐公交车:17路空调, 24路, 304路, 整理864路到建国中路瑞金二路公交车站下。乘坐公交车:36路, 786路, 869路, 932路, 933路, 974路, 974区间, 986路, 大桥一线, 隧道八线到重庆南路建国中路下。乘坐公交车:17路空调, 96路空调, 304路, 786路,864路到复兴中路瑞金二路-公交车站下。乘坐公交车:24路, 41路, 104路, 146外, 301路, 304路, 786路, 864路, 955路到陕西南路永嘉路-公交车站下。乘坐公交车:36路, 786路, 869路, 932路, 933路, 974路, 974区间, 986路, 大桥一线, 隧道八线到重庆南路建国中路-公交车站下。
  •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上海华山医院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简称,创建于1907年,目前已成为一所国家高层次的医疗机构,并为全国医疗,预,教学 科研相结合的技术中心,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上海华山医院医疗技术力量雄厚,全院2000余名职工之中,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占80%,其中副高职以上专家300多人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各1名,在全国学术性机构任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13人,在上海学术性机构任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28人,许多专家教授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于1996年由核医学科提出申请并做了技术方案论证,经院部批准报市卫生问题局,1997年3月国家卫生部批准立项。1998年12月15日完成第一例18F-FDG PET全身检查,1999年10月完成全国加速器的安装调试。PET仪为Siemens Biograph 64 HD,医用小型回旋加速器为美国CTI RDS III型及正电子放射性药物自动合成装置,是国内首批经卫生部批准引进并建成的PET中心之一。 重点科室皮肤科皮肤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和较大的影响,门诊就诊人数逐年上升,2008全年门诊超过100万人次,单科年门诊量****。其中约60%来自外省市,港、澳、台地区及其他国家来诊者亦与日俱增。病例数之多、病种之广在国内是****,在国际上亦属罕见。现有开放病床33张,收治各种疑难杂症和危重病人。并设急诊24小时值班制,皮肤科向社会承诺全年无休,自年初一至年三十,每天都有门诊。为提高医疗质量,配合各研究室、组的科研工作,现开设十多种专病门诊,包括结缔组织病、遗传性皮肤病、化妆品皮炎、银屑病、白癜风、光感性皮肤病、异位性皮炎、真菌病、脱发等。1990年起,开设了性传播疾病专病门诊,同时建立了性病实验室。副教授以上医师每周开设4-5次专家门诊,平均每个半天均有9位专家同时出诊,既提高了医疗质量,又满足了本市和全国各地就诊病员的要求。每隔周进行一次疑难病例讨论会,每周进行一次临床病例组会诊活动,以及时解决门诊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皮肤科激光医学美容中心成立于1995年,是国内*早成立的激光中心之一。在国内首先成功地开展了短脉冲激光的治疗。中心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多名教授及医学博士,临床与科研水平均居全国**。中心于2006年迁入位于门诊8楼的新址,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一个更为优雅而整洁的环境。皮肤科除担任繁重的临床医疗任务外,还负责复旦大学医学系、预防医学系、护理系及附设护校的所有在校学生的皮肤病学教学,包括课堂上课、示教及临床学习。皮肤科为首批硕土和博士点,自1978年以来,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博士生30余名,博士后2名,现有博士后1名,硕士和博士生50余名。先后出国进修或攻读学位者19名(指3个月以上),已学成回国11名。皮肤科为全国兄弟院校、省市县各级医疗单位培养皮肤科专业人员是本科重要任务之一。自1952年起,每年接受20-5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皮肤科医师及技师进修。据不完全统计,至目前为止,进修者己在1000名以上,其中很多人目前已成为兄弟院校、省市医疗单位皮肤科的骨干力量。部分进修学生还有来自澳门、台湾和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皮肤科近十年来,先后有100余人次出席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包括世界皮肤病学术会议、亚太地区皮肤科年会、美、英、日皮肤科年会、加拿大皮肤病学术会、中日中韩皮肤科学术会等。同时,亦有十余位美、日、德、加、丹麦、意大利的皮肤病学专家相继来访,进行学术交流。皮肤科目前在全国性及市级学术团体中任职有: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名誉会长1人、副会长1人、副总干事长1人,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理事1人,风湿病学会委员1人、上海市医学会美容分会主任委员1人,上海市医学会皮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1人及委员2人,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专业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上海市医学会理事1人,上海市免疫学会理事1人,上海市麻风防治协会理事2人等。有9人分别担任15种学术专业刊物编委,包括中华皮肤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及临床医学美容学杂志副主编、Journal Derm Sci常务编委等。皮肤科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该科在国内外皮肤科学界已享有较高的声誉。目前,皮肤科已确定将银屑病、特应性皮炎、色素性皮肤病和光线性皮肤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作为主攻方向。同时在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红斑狼疮、皮肤恶性淋巴瘤及遗传性皮肤病等课题上亦投入一定的力量,以期该科在发展我国的皮肤病学事业中,为广大的病员服务中能不断有所作为,不断作出新贡献。王月华 主任医师,教授。擅长皮肤病、性病、皮肤美容方面的激光、冷冻等物理疗法,并对各种病毒性疣、丘疹病、湿疹、痤疮、色素异常、皮肤肿瘤等常见病、疑难杂症的诊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项蕾红 主任医师 / 教授 擅长白癜风、黄褐斑等色素障碍性疾病;痤疮、面部皮炎等医学美容性皮肤病;湿疹等过敏性疾病的诊治。骆肖群 主任医师 / 教授 1993年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英文班毕业,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工作二十多年,对常见性和危重疑难性皮肤病的诊治具有较好的水平。2003年-2004年在美国CaseWesternReserve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重点科室神经外科神经外科是我国南方*早建立的神经外科(1953),经过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和辛勤工作,科室的学术地位一直都走在全国的前列。目前是博士点(1981)、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990)、WHO神经科学研究与培训中心(1982,1990)、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1989,2001)、“211工程”重点学科(1996,2001)、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1993,1996,2004)、卫生部重点专科(2011),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学科(1999)、***继续医学教育基地(2003)、上海市神经病学研究所(1984)、上海华山神经外科(集团)医院和神经外科(集团)研究所(2000)、首批上海市**学科(1995)、上海市神经外科急救中心(2004)和复旦大学“重中之重”建设学科(2001)。神经外科目前已经拥有病床600张,现代化的专业手术室25间以及开展神经外科诊疗所需的全部设备,包括术中核磁共振导航、Cyberknife、伽玛刀、PET/CT、3D血管造影机、神经导航、计算机虚拟现实手术计划系统等国际**的硬件设施。全方位地开展了微侵袭神经外科、脑脊髓肿瘤和血管性疾病、颅脑创伤、功能神经外科和细胞分子神经外科等的临床研究,并实现了手术、放疗、化疗和功能康复的综合式服务。神经外科作为***的教学基地,目前每年招收博士后2~3名,博士研究生6~8名,硕士研究生10~15名。此外,每年接受来韩国、日本、法国和美国、德国、印度尼西亚等的青年医师前来进行短期参观学习,约2~3名/年。神经外科既往5年中已获***科研和教学奖项7项、省部级20项。申请和承担各类科研基金43项,包括“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基金项目,累及科研总经费1847万元;共发表论文286篇(SCI28篇);出版论著15本;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3次,全国性会议2次。神经外科目前是亚太地区临床规模*大的神经外科诊疗中心,总体水平居国内**,国际先进。神经外科特色: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微侵袭神经外科、颅底外科、分子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科带头人周良辅院士是目前中国神经外科的领军人物之一,现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和亚洲神经肿瘤学会主席。他从医46年,手术逾万例,致力于神经外科手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发表SCI论文134篇(他引783次),中文论文452篇,国际神经外科排名前三位的杂志(Neurosurgery,JNeurosurgery,SurgicalNeurology)和国际权威杂志(Stroke,Neuro-oncology,Jtrauma)上均有收录。主编专著7部,其中《现代神经外科学》获第11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奖17项。并获得“中国医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上海市*高医学荣誉奖”、“上海市科技功臣”等荣誉。  神经外科荣誉称号  2002年获全国共青团号  2008年被授予上海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  2009年荣获上海市劳模集体称号  2009年“上海诞生全球*大神经外科诊疗中心”入选改革开放30周年“健康上海”十大成果  2009年神经外科护理团队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先进集体  2011年神经外科党支部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12年全国总工会“工人先锋号”  神经外科国际评价  1.解决了颅内难治性海绵状血管瘤(CCM)的手术治疗难题,建立4项新技术均为国际首创,各疗效指标优于国内外同类报道。国际权威专家评价:“极好地解决了这一国际性的治疗难题”。  2.2007年我科发表在Neurosurgery杂志上的“关于多影像融合技术治疗脑肿瘤”,被世界神经外科联盟主席Black教授誉为“一项重要的里程碑式的研究,象征着中国逐步崛起的神经外科力量”。  3.解决了脑干血管母细胞瘤(HB)的手术治疗难题,SurgicalNeurology杂志评价:“是迄今单个机构报告的*大组病例数,提出了切除脑干HB的独特外科诀窍,是令人瞩目的成就”。  4.开展了世界首次成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开放性脑外伤的临床应用研究,2006年在世界顶尖的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2007年美国**发表的有关干细胞研究报告中专门引用了该论文。《TheScientist》杂志评选朱剑虹教授为“近30年来对世界生物科技作出杰出贡献的顶尖100位科学家之一”。李士其,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华山神经外科(集团)医院市五分院院长,复旦大学内分泌和糖尿病研究所副所长。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等奖、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已发表论着60余篇,出版专着6部。1952年5月生,1982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获神经外科硕士学位,师从我国**的神经外科宗师-史玉泉、杨德泰教授,并长期在中国神经外科界权威专家-周良辅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工作。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在神经外科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方面,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如颅脑外伤、脑肿瘤等。对神经外科的疑难病症,如颅底肿瘤、脑干肿瘤的诊治,亦有自己的独到见解。20多年来,已逐渐确立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包括显微神经外科、颅底外科和颅脑损伤。*擅长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垂体腺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尤其是经蝶窦手术入路的垂体腺瘤微创手术。15年来,采用该方法已经治疗垂体腺瘤患者达2000多例,临床疗效显著。相关的临床论着已发表在国际神经外科权威杂志《Neurosurgery》上陈衔城 主任医师 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承担和参加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 卫生部、上海市**学科和重点学科等科研课题多项。多次在全国、华东地区及上海市神经外科学术会上报告论文。 培养硕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1O名。曾获上海第一医学院先进工作者,华山医院优秀华山人,上海市高尚医德奖, 华山医院优秀工会工作者,上海市医务工会优秀工会积极分子,上海市劳动模范和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 医院地址:上海市静安区乌鲁木齐中路12号 来院路线:地铁2、7号线静安寺站下南京西路往西300米到乌鲁木齐路往南500米
  •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卫生部部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当时中国人管理的第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先生而命名为***纪念医院,后更名为中山医院。解放后曾称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1年用现名。  经过70多年的发展,中山医院本部目前占地面积95892.1㎡,总建筑面积185736.27㎡,核定床位1700张。2010年门急诊就诊量263万人次,出院病人6.9万人次,住院手术病人4.5万人次。全院职工2986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职称375人,医师956人,护士1165人,医技人员239人。   院本部设有除小儿科以外的所有科室、综合实力雄厚。心脏、肝癌、肾脏和肺部疾病诊治是医院的重点和特色,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内**地位。其中心血管病和肝肿瘤是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消化科、检验科和麻醉科是国家临床重点学科。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康复研究所、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复旦大学普通外科研究所、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复旦大学核医学研究所设在院内,成为医院重要的研究机构。上海市的院内感染、超声诊断、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胸心外科、普通外科6个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也挂靠中山医院。医院每年承担国家、卫生部和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近百项。近年获***、教育部、卫生部和上海市科技成果奖百项。设有博士点15个,硕士点21个,有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2个,上海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26个。每年举办***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40期,招收进修医生600名,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医学人才。  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 Therapy)、PET-CT、320排640层超速螺旋CT、全数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机(DSA)、直线加速器、3.0T磁共振断层扫描仪、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重症监护系统和远程医疗教学系统等等。  重点科室普外科上海中山医院普外科创建于1946年,学科创始人是**外科学家沈克非教授,目前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和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六十多年来,历经数代人的努力、奉献和传承,学科凭借“技术**、作风严谨、医德高尚”的优良传统享誉全国,并涌现出了崔之义、冯友贤、吴肇光、孟承伟、王承棓、吴肇汉和秦新裕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外科学家。普外科现有核定床位198张,年门诊量130000余人次,急诊量12000余人次,年完成大中型手术8000余台。学科总体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一直居于国内**水平,尤其是在临床营养、胃肠外科、胆道外科、胰腺外科以及胃肠动力等领域的研究*具特色,其中消化道肿瘤、微创外科等部分领域已跨入国际先进之列。目前,中山医院普外科以亚专业学科建设为主要方向,以多学科协作诊治(MDT)、内镜与微创外科为重要平台,已逐步成为普外科领域全国疑难重症疾病的诊治中心和规范化诊疗的教学培训基地。学科团队人员素质优秀,梯队结构合理,全科有10多位专家在中华医学会等专业协会和组织担任核心学术职务。展望未来,普外科同仁将继续秉承中山精神,以病人为中心,奋发图强,厚积薄发,力争建立亚洲**的普外科疾病临床诊治、教育培训和临床研究中心。许剑民,普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外科协会结直肠肛门病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大肠癌诊疗中心副主任。卫生部大肠癌早诊早治专家组成员,卫生部《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标准》和《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规范》制定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转移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大肠癌肝转移学组和遗传性大肠癌学组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和上海市科委基金评审专家。《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国癌症杂志》、《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和《消化肿瘤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WJG》编委。《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国临床杂志》特约评审专家。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和麻省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者,法国巴黎大学医学院Ambroise Paré医院访问学者。1990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即分配于中山医院普外科,从事临床工作至今。1999年获得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普外科博士学位。2001年赴美国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和麻省大学医学中心进修,2004年赴法国巴黎大学医学院Ambroise Paré医院进修。2001年晋升为外科副主任医师,2002年晋升为外科副教授和硕士生导师,2007年晋升为外科主任医师。2008年晋升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被纳入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专业特长:普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和全系膜切除术(TME),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手术前后的化疗和放疗,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手术和综合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保守和手术治疗,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直肠肛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重度痔疮的(PPH)手术治疗。目前已开展达芬奇机器人结直肠癌根治术。是上海市2002年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主要完成者之一,上海市2006年度创新成果发明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11年“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和综合治疗”获上海市医学科技成果一等奖。发表论文65篇以上其中包括国际权威SCI收录的论文7篇。2007年4月在世界外科领域*权威的杂志美国外科年鉴《annals of surgery》发表了有关结直肠癌和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的成果,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参与了卫生部统编教材外科学第6版和其他10部教材和书稿的编写。2008年4月主笔起草制定了****部《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草案),2010年制定正式稿已向全国发布。该指南于2011年4月已在国外正式发表。并主编国内外第一部《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专著。有关结直肠癌以及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临床及科研成果,已多次在2010年美国外科年会(ACS),亚洲外科年会、中日韩大肠癌年会、中国肿瘤大会、中国外科年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年会、中华胃肠和结直肠肛门疾病外科年会、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年会和上海市外科年会上大会发言。现为国家卫生部重点学科项目(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和《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治疗规范和创新》、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上海市科委重点科研项目(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上海市经委创新引进项目(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和上海市科委重点攻关项目“结直肠癌肝转移蛋白标志物的再筛选和鉴定”等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专长:普外科,胃肠道肿瘤,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外科手术和综合治疗,结直肠癌的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姚礼庆 主任医师,教授,内镜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2011年当选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每年内镜中心要为全国各地的病人行内镜治疗15,000例次,新开展了许多内镜治疗项目,如经内镜括约肌切开和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内镜下胆总管结石的机械碎石术、经胃镜做胃及小肠造瘘术、经胃镜治疗食管静脉破裂出血以及内镜下食道、胃肠道、胆道狭窄的扩张和肿瘤狭窄的支架治疗术等。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内镜硬化剂治疗和*早开展吻合器直肠粘膜环状切除治疗痔疮,先后获得了2001年“上海市职工技术创新能手”和2002年“上海市优秀发明成果三等奖”的光荣称号。对大肠癌术后预防复发也有一定的研究。1995年起担任硕士生导师,至今参加和指导硕士生工作12名,协助培养博士生4名。现兼任中华全国消化内镜学会委员、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外科学组主任委员,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胃食管静脉曲张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内镜杂志》常务编委,《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重点科室心内科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创建于1958年,其奠基人是我国**的心血管病学家陶寿淇教授。中山医院心内科是我国重要的心脏内科临床和科研基地,总体医疗和科研水平在国内处于**地位。1980年包括心内科在内的心研所被正式任命为WHO和卫生部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1988年心内科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重点学科,1994年被批准为上海市医学**专业重点学科,1994年被指定为全国心血管病临床药理中心,1997年被列为“211工程”发展规划的重点学科,1998年再次蝉联上海市医学**专业重点学科,2001年被指定为上海市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2001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重点学科,复旦大学“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设学科。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心导管室:有世界*先进的大型心血管造影系统和其他各种医疗设备,包括:2台GE INNOVA2000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六十四导电生理记录仪、CARTO射频消融系统、心脏程序刺激仪、血管内超声成像仪、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测定仪、冠状动脉内血流储备分数测定仪和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仪和血液动力监测系统等。每年完成各种心导管手术数4000余例,包括冠心病介入诊治,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经导管治疗,起搏器植入,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等的介入治疗。总体水平和技术在国内处于**地位。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拥有国内各种心血管疾病诊治技术中的许多“第一次”:1954年首次报告用单极胸导联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1962年率先开展左心导管检查;1963年首先报告用染料稀释曲线测定诊断先天性心脏病;1965年开展心腔内心电图检查;1968年与心外科合作安置国内第一台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1973年首次在国内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1989年国内率先开展导管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获得成功;1989年在国内*早设立心肌炎专科门诊,并首次提出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分型;1994年国内首次经静脉安置埋藏式自动起搏复律除颤器,对防治心源性猝死有重大意义;1999年在华东地区率先开通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绿色通道”,医、护、技人员全天24小时待命,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抢救。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目前开设4个病房(包括1个干部病房)和1个监护室,实际开发病床190余张。以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的治疗为特色。除开设心内科专家门诊、普通门诊以外,还开设有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随访门诊、起搏器门诊、房颤门诊、高血压门诊、高脂血症门诊、心律失常门诊、晕厥门诊等特色门诊。每年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门诊病人15万例次,年收治住院病人5000余人次。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方面,中山医院心内科是国际**的中心,早在1973年,陈灏珠院士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为我院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在葛均波教授的带领下,我院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无论数量、质量在国内均处于**地位,首先开展了门诊病人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解决病人住院难和看病贵的问题。1999年在华东地区首先建立了急性心肌梗死行急症介入治疗抢救的“绿色通道”,每年完成急性心肌梗死的急症介入治疗150例左右,挽救了大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斑块的旋磨等高难度的特色介入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治领域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处于**地位,率先开展经冠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终末期心肌病的研究。冠脉介入治疗超过1000例/年,2005年为1113例,成功率超过98%,病例的复杂程度和治疗效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是国内唯一被权威的美国TCT会议邀请进行手术演示转播的心脏介入中心,且2005年2006年连续两次受到邀请。还多次参加其他的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包括欧洲JIM,日本CCT以及印度介入心脏病会议等的手术转播,其中由学科带头人葛均波教授演示的逆行对吻导引钢丝技术开通慢性完全闭塞性左主干病变在2005年10月在美国召开的TCT大会上现场直播时,流畅新颖的手术技术引起了国际专家的惊叹,心内科在心脏病介入治疗中高超的技术水平在会议上引起巨大反响,中山医院心内科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这些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不断增加。06年8月受到哈佛大学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心内科的邀请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进行两院间的学术交流。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心内电生理和起搏方面,中山医院心内科不仅起步早,有着多项“全国首次”的纪录,而且近年来掌握先进技术、水平居于国内前列。使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Pruka700电生理多导记录仪等先进设备,每年完成心脏电生理和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手术超过500例,成功率高,治疗合并症少,近年完成了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200例,是2005年全国超过百例的四大中心之一,随访一年后复发率低于20%,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中山医院心内科自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全国*早开展此项手术的单位之一。目前已累计植入各种人工心脏起搏器近4000例,具有丰富的植入、随访经验。近年每年植入数量近400台,生理性心脏起搏超过40%,植入数量位居华东地区第一名,全国第二名。近年来积极开展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心力衰竭(CRT)、双房同步起搏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不同部位心脏起搏、心脏起搏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血管迷走性晕厥等工作,各项工作均处于上海市**地位。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先天性心脏病的传统疗法是开胸手术,创伤大,对病人尤其是少年儿童造成很大的痛苦。中山医院开展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复杂先心病的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欢迎。仅2005年就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290例,位居全国前列。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为全国首批获准进行心血管病临床药理研究的中心之一,参加了多个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并担任国内牵头单位,为循证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周达新 主任医师生于1964年3月。1988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医疗系。1993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并获心血管专业硕士学位。现为上海市药学会临床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心血管病分会先心肺血管病学组副组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内科主任医师;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负责人,从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肺动脉高压、临床药理、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工作。是国内*先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少数专家,在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房缺)、动脉导管未闭特别是大房缺的介入治疗方面在国内、外处于**地位。擅长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性室性早搏等),主治病例数2000余例,并在国内处于**地位,是国内能够掌握心脏三维标测治疗心律失常的少数专家之一。 葛均波 主任医师,教授,心内科主任,中科院院士1962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五莲县,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1979年-1984年就读于青岛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84年-1987年山东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8年-1990年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心内科博士研究生;1990年由上海医科大学派往西德美因兹大学进修学习,并于1993年获得美因兹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经国家教委及中国驻联邦德国使馆批准,葛均波博士继续留在德国深造。于1993年跟随其导师来到Essen大学医学院继续他的博士后研究,并于1995年任Essen大学医学院心内科血管内超声室主任1999年4月回国。现为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复旦大学干细胞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双聘PI,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社会任职:上海市政协第十届常务委员,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医卫工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理事 医院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  来院路线:地铁7号线肇嘉浜路站下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始建于1844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目前由东西南北四个院区和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组成:东院位于浦建路160号,于1999年10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86875m2,建筑面积206859m2;西院位于山东中路145号,占地7811m2,建筑面积31959m2;南院位于闵行区江月路2000号,于2012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68497m2,建筑面积82590m2;北院位于浦东新区灵山路845号,占地6667m2,建筑面积17350m2,于2013年7月全面启用;肿瘤所位于上海市斜土路2200弄25号,总建筑面积7523m2。 重点科室消化内科陈胜良,男,医学博士,理学博士,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科副主任,南院执行主任。主要从事功能性胃肠病、消化道肿瘤及癌前状态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有效防治方面的研究。擅长慢性胃炎、反流性疾病、慢性便秘和腹泻等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委员、中国消化心身协作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精神医学分会综合医院精神医学诊治同盟成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消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消化整合医学分会常任理事,西部精神医学协会消化心身健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行为医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消化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副组长、海峡两岸医学交流协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慢性胃炎、反流性疾病、胃肠黏膜病变、消化不良、腹泻、便秘以及胃镜和肠镜检查。复杂胃肠动力紊乱。消化心身健康问题。胃肠疑难病症。曹芝君 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心身疾病协作组秘书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食管协作组委员,《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审稿人。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高,动力障碍性和功能性疾病的发病率亦持续增高。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便秘和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极大折磨着病患的身心。为此我科特开设了胃肠动力门诊,以临床经验结合科研工作心得,为大量来自全国各地患者解除了病痛。为更好地研究功能性疾病的发病机制,2006年3月曾作为交流学者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消化内科胃肠肽研究中心工作一年,主攻中枢神经系统敏感化与内脏痛觉过敏的研究。回国后继续在该领域深入探索。目前以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一项。并参与数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上海市卫生局课题的完成。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SCI杂志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近10本慢性胃病,反流性食管炎,便秘和腹泻,以及内镜检查。 重点科室泌尿外科陈海戈,男,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膀胱肿瘤专业组负责人,兼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国际交流部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上海分会青年委员及专科医师培训组秘书。目前承担多项市科委课题,3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多篇,其中单篇*高影响因子6.4分。2013年10月在国际顶尖欧洲泌尿肿瘤诊疗中心——比利时鲁文大学附属医院访问学习。目前所带领的膀胱肿瘤团队是中国膀胱癌联盟(CBCC)牵头单位之一,并参与编写了2013年中国膀胱癌诊疗指南,该指南为业内膀胱癌诊疗的专业规范。目前,膀胱肿瘤专病门诊每年约接诊膀胱癌患者5000余人次,每年开展各类膀胱癌手术量约500余台,其中膀胱癌根治术超过100余台,年门诊量及手术量均在全国名列前茅。在膀胱癌早期诊断方面,可为患者提供无痛膀胱软镜、窄谱膀胱镜(NBI)及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内的多项临床技术,近年来更是在全国率先开展尿NMP22检测,此为无创高效且较为经济的膀胱癌早期诊断新方法。对于表浅性膀胱癌,除常规开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及局麻下铥激光电切手术外,还在我国*早开展高危表浅肿瘤二次电切及电切术后即刻灌注化疗。而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积累了丰富的各类全膀胱切除手术经验,其中原位新膀胱术显著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而盆腔淋巴结扩大清扫则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水平。近年来,全膀胱切除术逐渐进入微创时代,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已被广泛开展,其明显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尿漏、肠梗阻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目前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除手术之外,多年来致力于发展膀胱癌的综合治疗,依托***临床药理基地,目前已在国内率先开展全身新辅助化疗及晚期膀胱癌靶向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各类膀胱肿瘤的综合性诊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早期膀胱肿瘤的诊断及腔内治疗,及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新辅助化疗、腹腔镜辅助下全膀胱切除术、原位新膀胱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等高难度手术。目前已在国内率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全膀胱切除术。薛蔚,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仁济医院泌尿科科主任,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编委。薛蔚长期从事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特别是前列腺肿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领域具有深厚造诣。他创新研究了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系列技术,建立了多学科协作下前列腺无痛**穿刺日间模式;率先开展前列腺癌靶向冷冻消融手和以新辅助化疗为特色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原创性设计前列腺癌特异分子诊断多基因组合物,牵头全国多中心转移性前列腺癌分子分型和**治疗研究;率先提出INSM1等新型神经内分泌分化诊断标志物;系统深入开展前列腺癌进展转移耐药的分子机制和靶向干预研究,取得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形成仁济特色的前列腺癌诊治全程管理模式,在全国推广。近五年他带领前列腺肿瘤诊治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发表论文54篇,其中SCI收录42篇,参与编写中国前列腺癌诊疗专家共识8项。薛蔚积极推动仁济医院泌尿学科专病诊治体系建设。作为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该科在肾脏肿瘤、膀胱肿瘤、前列腺肿瘤、男科学、结石、尿控和盆底整复、前列腺疾病、小儿泌尿外科、肾移植和泌尿急诊共10个亚专业发展的专业化、精细化与国际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该科获 2018 年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振龙头和展两翼双立项,复旦大学中国医院特色专科排名位列全国第七名、医科院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名第五名、中国互联网影响力排名第二名。 重点科室风湿免疫科郭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免疫吸附学术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免疫净化和细胞治疗学组常委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风湿免疫病组织生物样本库委员兼秘书上海市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免疫学会风湿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感染与化疗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风湿病专科青委会副主委上海市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培训专家组组员胡大伟,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院,1993年9月-1996年6月武汉同济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硕士研究生,1996年9月-1999年6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内科学(风湿病学)博士研究生。2009年晋升为主任医师。曾任亚太地区风湿病学联盟(APLAR)青年委员,中华风湿病学会青年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会委员,上海市骨质疏松学会委员等。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上海市干部保健专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编委、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等编委。曾申请并完成卫生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先后获上海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在临床和科研中有很深的研究。长期从事风湿免疫病临床工作,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症,强直性脊柱炎,多肌炎,皮肌炎,血管炎,骨质疏松症等风湿免疫病诊治,对发热待查及一些疑难杂症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院地址:东院: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建路160号南院: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江月路2000号西院:上海市黄浦区山东中路145号北院:灵山路845号  来院路线:东院:地铁4号线塘桥站2号口南院:地铁8号线江月路西院:地铁2号线南京东路北院:隧道夜宵线,306路,929路,隧道八线,49路,330路,20路,守候航班专线
  • 上海市肿瘤医院

    上海市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国家卫生部直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是国内历史悠久、享有盛誉的肿瘤专科医院,其前身是中比镭锭治疗院,于1931年3月1日正式成立,至今已有七十九年的历史,是我国成立*早的肿瘤专科医院。   目前,有教职员工142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98人;正、副教授152人;博士生导师26人,硕士生导师52人。刘泰福教授为美国放射学院院士、欧洲放射学会荣誉委员,蒋国梁院长为美国放射学院院士。     设有头颈外科、乳腺外科、胸外科、胃及软组织外科、大肠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化疗科、放射治疗科、中西医结合科、胰腺肝胆外科、综合治疗科、麻醉科、放射诊断科、检验科、药剂科、内窥镜科、病理科、超声诊断科、核医学科、实验研究中心等临床及医技科室。有核定床位800张,实际开放床位1213张。2010年门急诊量68.1万人次、住院人数2.83万人次、手术例数1.71万人次、放疗病人5300人次。     医院拥有肿瘤学国家重点学科,设有肿瘤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近年来,医院科研教学硕果累累,2004年,由邵志敏教授领衔的课题《乳腺癌的基础与临床》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我院新招收硕士研究生43名,博士研究生49名;毕业博士研究生19名,毕业硕士研究生30名,其中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9人;目前在读博士生99名,硕士生120名;博士后出站2名。2010年我院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40篇,IF总分:463.145;其中IF超过7分的论著6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6项。获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三等奖1项;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 重点科室肿瘤内科上海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成立于1931年,是******、学术力量*雄厚的肿瘤学医教研基地之一。肿瘤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历经半个多世纪,经过几辈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科室从无到有、从简到精,逐步成为国内**、享誉国内的集医疗、护理、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治疗团队。  早在1958年,肿瘤内科治疗尚在懵懂的年代,**的临床医学家、中国肿瘤内科和化学治疗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孙曾一教授率先组建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化疗小组,投身于肿瘤的化疗事业。1965 年化疗科正式建立,成为国内*早设立的少数几家肿瘤内科之一。不久,化疗科即被卫生部批准为抗肿瘤药物南方基地。肿瘤化疗药物实验室的创立是肿瘤个体化治疗的雏形,多种抗癌药物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体内外药物敏感度测定及药物耐药性研究均达到了国内外**水平。多年的临床积累,使得肿瘤内科以恶性淋巴瘤、肺癌、乳腺癌、胃肠肿瘤的诊断、治疗特色而享誉全国。  在历任科主任孙曾一教授、俞鲁谊教授、赵体平教授、唐惟瑜教授、许立功教授、李进教授等带领的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下,肿瘤内科不断发展壮大,始终保持其在全国**的地位。自1983 年成为国内首批卫生部药物临床基地,主持或参与了大量国际、国内临床研究,为肿瘤内科学事业和人民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肿瘤内科目前有医护人员120余名,医生占35%,护士占65%。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0名,讲师/主治医师/主管护师20余名。多年来,肿瘤内科很重视人才结构的优化,增加**人才的储备,目前科室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2名,硕士学位者23名。50岁以下的医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三分之一以上的医师有国外深造经历,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队,保证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肿瘤内科年收治住院病人超过5000人次,年门诊总量约6万人次,列全国所有医院的肿瘤内科门诊量首位,医疗水平在国内处于**地位。肿瘤内科在建立之初,仅有57张床位,1999年增加至100张床位,2003年增加了20张床位, 2010年又增加了58张(其中,包括特需30张)。目前内科拥有病房床位178张,门诊化疗观察床椅241张。即便如此,由于我院的巨大影响力和医生的高超医技能力,增加的床位仍不能满足众多患者的实际需求。2005年肿瘤内科与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成立肿瘤内科联合病房,设床位100张。2007年成立上海肿瘤医院闵行分院后再增加肿瘤内科床位100张,以缓解患者住院难的问题。肿瘤内科常年派出主诊、高年资主治医师到这些合作单位,与联合病房的医生进行学术交流,帮助基层医院的医师提高肿瘤诊治方面的专业能力,使更多的患者能够接受规范的治疗。  多年来,肿瘤内科始终重视医疗质量的管理,制订了十多项科室医疗管理的规章制度,对治疗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患者得到*好、*规范、*安全的治疗。几十年来从未发生医疗事故,这对于一个以化疗为主要手段、高风险的科室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2006年上海市卫生局正式成立了上海市肿瘤化疗质控中心,肿瘤内科李进主任被任命为该中心主任,并将上海市肿瘤化疗质控中心的办公地点挂靠在我院肿瘤内科,负责全上海市96家大中型医院肿瘤化疗质量的控制。这也充分体现了我院肿瘤内科在学术界的地位和水平。肿瘤化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成立对于规范上海市的肿瘤化疗,保障患者的权益和治疗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个好医生、一个好护士,除了有高超的医护技术,还应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肿瘤内科的医护人员们就是这样一批具有高素质、高责任心、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热血儿女。而抓精神文明建设是建立为病员服务,减少医患矛盾,和防止滋生腐败的有力措施。除了业务上的精益求精外,全科工作人员都非常重视科室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不但认真工作,而且廉洁行医,每年累计获得锦旗、表扬信上百,经科主任、护士长交还病人红包、自行拒收或缴入病人帐户的红包不计其数。行业评比中,一直保持90%以上满意度的优秀记录,始终名列同行业前茅。2004年至2010年连续七年蝉联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文明科室优胜杯”,内科支部获得“2007年度优秀支部”,2008年我科女医生组获得复旦大学“三八红旗集体”光荣称号。2009年获得上海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的光荣称号。科主任李进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本科生及7年制研究生教学方面,肿瘤内科一如既往地进一步提高肿瘤学教学质量,在医院科教科的协调下,采取科主任负责制,由分管教学的主诊医师召集受聘教师集体备课,按教学大纲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按复旦大学统一模版制作教学课件,为打造精品课程而努力,教学反馈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和好评。  化疗科自建科以来就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特别重视临床技能的系统培训,加强本科室各级医师的培训,制订了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培养计划,每位住院医师都有固定的主诊医师作为导师,指导其临床、科研技能的培训及考核,逐渐涌现出一大批享誉国内的知名肿瘤内科专家。科室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近年来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博士在读6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大部分优秀毕业生都推荐到院内外的重要工作岗位上发挥积极的骨干作用。  为指导规范的化疗,1960年张志义教授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化疗专著“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1986年由孙曾一教授主编出版了国内第一部“恶性淋巴瘤”专著,继之又编辑了国内第一部恶性淋巴瘤诊治规范的教学录像带,提出规范化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概念,为提高国内淋巴瘤治疗水平奠定了基础。2007年李进主任率领全科特别针对国内的中级医务人员编缀了肿瘤化疗手册,方便临床用药的规范化使用,而且为了保证其先进性,每二年再版一次。  肿瘤内科特别重视进修医生的培养,把规范的化疗方法,先进的治疗理念引入国内化疗界,同时还为国内各医疗机构培养输送了大批的肿瘤内科专业人才。自建科至今,来自全国各个省市的在化疗科进修的医生已经超过500名。许多医院的肿瘤内科学科带头人都曾在我科接受过培训,有些进修医生还走上了当地的科室主任甚至院长等领导岗位。  目前我科制定了进修医生培养计划,根据进修时间长短及专业方向分到1-2个专业组学习,由科内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的医师每周2次进行科内讲课,传授规范的肿瘤诊治原则和方法。为了促进西部的临床医学的发展,肿瘤内科特别照顾西部和边远地区的进修人员,很多来自边远地区包括西藏、新疆的医生也在化疗科得到了充分的学习机会。  2010年作为上海市**肿瘤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接收了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30名专科培训医师,进行内科部分的培训。经过为期2-3年的内外科培训,使受训者达到肿瘤专科医师水平,即具有独立从事肿瘤学医疗活动的能力,熟悉对肿瘤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随访,初步掌握常见肿瘤诊治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常见肿瘤外科手术,制定放、化疗方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外科手术以及疑难病例的放、化疗方案制定。  自2006年起,肿瘤内科每年主办一届CSCO全国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论坛,90%的参会人员为国内各大医院副高职称以上的医师。会议每次均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做学术报告,推广分子靶向治疗的理念和规范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逐渐创办成国内肿瘤学领域的重要会议。另外针对中级医务人员,肿瘤内科还连续举办了五届化疗进展学习班,加强对肿瘤内科医师中坚力量的培养和再教育,目前已招收学员740名。而作为上海市化疗质控中心的挂靠单位,每年定期举办化疗专业知识培训班,培训合格者发放上海市化疗资格证书,提高了上海地区的肿瘤诊治水平,规范了化疗治疗策略及方法。张剑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肿瘤学博士研究生。中国医促会健康科普分会青年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肿瘤免疫治疗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首届十大医务青年、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成员。长期从事乳腺癌、肺癌、胃肠道肿瘤的规范治疗和临床研究,主攻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曾在位于美国TEXAS的全球*大的 I 期临床中心START研修。2015年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药品审评中心担任审评工作半年。2015年参加International Oncology Leading Investigator Training Program(I-LIT)计划,师从Alison Jones教授。入选第3批复旦大学“卓学人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5项课题。担任BCRT等多本杂志审稿人。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近30篇(《柳叶刀·肿瘤》、Int J Cancer、Oncotarget、BCRT等)、中华系列论文4篇。参编著作5本。2015年获得“全国首届妇幼健康科技奖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洪小南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76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系,后于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工作至今。期间,曾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国立癌症研究所从事乳腺癌普查及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两年;美国马诺斯肿瘤研究所从事大剂量化疗加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子生物学研究一年。主要研究方向是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以擅长治疗恶性淋巴瘤、肺癌著称。 诊疗特长:肿瘤化疗,恶性淋巴瘤、实体瘤的综合治疗。学术职务: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化疗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学委员、临床流行病学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上海市医疗质量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抗癌》杂志编委,《肿瘤》杂志编委。行政职务: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专家。科研方向: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论文著作: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曾参加《实用内科学》、《实用外科学》、《现代临床肿瘤学》等有关章节的编写。 医院地址: 上海徐汇区东安路270号 来院路线:地铁4号线、地铁7号线东安路
  • 湖北襄阳平安健康(检测)中心

    湖北襄阳平安健康(检测)中心

    2018年1月25日,湖北省襄阳市政府副市长陈清泉携市招商局、食药监局、政府办等领导一行到访公司,平安租赁董事长兼CEO方蔚豪、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总经理江颖等领导出席会见。  会上,双方就襄阳平安健康(检测)PET-CT中心落地、医改创新举措、拓展未来合作等事宜进行深入交流。陈清泉副市长表示,希望平安将北上广乃至全国优质的医疗资源输送至襄阳。襄阳市政府一定做好协同支持,为健康(检测)中心的落地提供*便捷优惠的政策服务,把襄阳中心打造成全国健康检测行业的一张名片!  未来,平安在湖北省将充分发挥武汉、襄阳两大旗舰中心的协同优势,齐头并进,与省内各级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合力打造全国医疗健康服务和科技创新的标杆项目。同时,以襄阳中心为基础,带动整个医疗健康产业链,并向外延伸,推动襄阳市医疗健康服务等产业的全面发展。  2018年6月3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督查室副主任陶军,樊城区副区长张鑫豪及招商局领导一行十人莅临襄阳平安健康(检测)PET-CT中心视察,详细了解中心高端设备,专家团队以及中心未来运营方向。  陶军主任对襄阳中心筹建情况表示满意并给予厚望,张区长和招商局领导明确表示对于中心相关证照办理、物业方的沟通协调及政府资金扶持政策给予支持和帮助,希望襄阳平安健康(检测)PET-CT中心早日开门迎客,为襄阳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表率和标杆作用。  2018年9月16日,在襄阳市医学会的指导下,襄阳平安健康(检测)中心联合襄阳市中心医院共同举办2018年湖北省继续教育项目——《胰腺肿瘤影像诊断学习班》,来自北京、武汉、随州、十堰的影像专家和医技人员近200人共聚襄阳铁路大酒店,就胰腺肿瘤的影像诊断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2018年9月22日,襄阳中心召开社会办医医疗机构发展高峰论坛,论坛围绕“社会办医的问题及对策”主题展开,湖北省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湖北省卫生  厅原副巡视员兼医政办主任阮小明、湖北省民营医院管理协会会长叶红、襄阳市卫计委副主任杨卫东、襄阳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总经理夏皓明、襄阳平安健康(检测)**医疗官李光等行业内专家学者各抒己见,解读当下医疗改革脉络,碰撞前瞻思维,探讨如何走出一条政府支持、百姓满意、社会和谐的社会资本办医创新之路。医院地址: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内环路环球金融城一栋附楼体检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1:00(抽血截止10:30)
  • 武汉陆军总医院

    武汉陆军总医院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军队医院,先后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全国百佳医院,是湖北省(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首批定点医院、武汉市离退休干部就医定点医院、武汉市六级以上伤残军人就医定点医院。  2009年11月11日,华中地区*先进的,全球*高速、*高分辨率的64排PET-CT日前落户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该院PET-CT中心于正式开科运行。  今年年初,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斥巨资引进行德国西门子公司先进的Biograph 64型PET-CT及日本住友HM-10回旋加速器,经过数月的机房准备及设备安装,于本周正式运行。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核医学科是一个集检查治疗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设备先进、检查项目齐全、技术实力雄厚。不仅有放射免疫分析、14C-HP呼气实验检查胃幽门螺杆菌、甲状腺吸碘功能测定等传统检查项目,更拥有西门子双探头SPECT、拜尔化学发光仪等现代化设备,能进行全身各系统的功能显像,在早期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冠心病心肌缺血及精确评价肾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并便于开展各种高水平的科研工作。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核医学科现有主任医师一名,医学博士、硕士各一名。能开展131I治疗甲状腺亢进、甲状腺癌,云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转移性骨肿瘤核素内照射治疗、90锶敷贴治疗血管瘤等多种治疗项目,疗效好,毒付作用小,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建于1956年,坐落在武昌东湖之滨,毗邻武汉中央文化区楚河汉街。编制床位3300张。医院名医荟萃,拥有高级职称专业人员500余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04人,22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人入选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4人入选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医院学科齐全,有46个临床医技科室,17个教研室和1个检验系,有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等1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11个二级学科可招收博士生,临床医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9个,护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拥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卫生部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湖北省脑血管外科(烟雾病)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肿瘤生物学行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肠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内分泌科研三级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血管病与认知障碍二级实验室。肿瘤学科是国家“985”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泌尿外科、肿瘤科、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肿瘤学、内科学、外科学、临床检验诊断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建有湖北省肿瘤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腔镜泌尿外科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肠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痴呆与认知障碍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脑血管病急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产前诊断与优生医学临床研究中心、肿瘤**诊疗技术与转化医学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医学临床试验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湖北省艾滋病临床指导培训中心、湖北省急救技能培训中心,湖北省泌尿外科腔镜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放射治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武汉市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市生殖健康与优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市自体肝移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显微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市脑复苏与功能影像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市腹膜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医学部肿瘤研究所、显微外科研究所、泌尿外科男科学研究中心、艾滋病防治研究中心、消化系病研究中心、脑血管病研究中心、肛肠疾病研究中心、临床基因诊断中心、麻醉与危重急救研究中心以及生殖医学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武汉大学肿瘤防治研究中心、武汉大学艾滋病中心、以及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武汉大学临床试验中心、武汉大学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中心、武汉大学循证与医学转化中心、医院管理研究所均挂靠我院。近年来,医院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0余项,包括国家973、863项目、卫生公益行业专项项目、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项目和省市各级各类项目,获奖科研成果100余项,包括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和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1000余篇科研论文被SCI收录,一大批知名学者分别在国际和国内知名杂志、中华医学会、省和市医学会/协会担任主要学术职务。医院承担着武汉大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专业本科生、七年制(含中法班)、八年制学生以及港、澳、台地区学生和20多个国家留学生的临床课程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同时承担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任务。学院临床技能中心拥有各科训练模拟人、模具、模型、虚拟专科技能训练器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等,是“湖北省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诊断学》、《外科学》被评为省级优质课程。《急救常识》视频公开课为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MOOC课程为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中国爱课程网首批上线医学MOOC课程。拥有国际先进的双源CT、3.0核磁共振、ECT、新型高能带多叶光栅医用直线加速器、数字血管减影机(DSA)、双板DR、PET-CT、TOMO等高端医疗设备。医院以“您的健康是我们的追求”为愿景,把“及时去治疗 常常去帮助 总是去安慰”的人文医学理念贯穿于日常医疗活动中,注重培育医务工作者关爱病人、热爱医学、献身医学的人文精神,承载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医院厚重的文化底蕴和良好文化熏陶,为医护人员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土壤”,涌现出了众多的先进典型。从关爱艾滋病患者的“人民医学家”桂希恩、2013年被省卫生计生委授予“救死扶伤先进集体”的医学生集体,到“总是去安慰,常常去帮助”患者的好医生金雅磊,列车上救人不留名的*美护士覃慧敏,众多的医务人员以关爱病人、热爱医学、献身医学的人文精神,践行着医院“大医精诚,敬畏生命”核心价值观。医院先后被国家卫计委授予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爱婴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先进集体、武汉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是湖北省文明单位、为湖北省医保异地就医转诊定点医疗机构、武汉市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定点医院、AAA级新农合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医院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及港澳台地区医学院或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法国南锡大学、里尔大学、里昂大学、图卢兹第三大学等学术交流频繁。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正向国际**综合性研究型教学医院目标稳步迈进!
  • 湖北省人民医院

    湖北省人民医院

    本院又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大人民医院。团队成员10人均是我院的学科骨干人员,具有丰富的PET-CT诊断/检查经验,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是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引进的高端人才。团队结构合理,已经形成了明确、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部分成果处于国际**地位。另有多位***专家以客座教授身份加盟,为本中心的业务发展锦上添花。本中心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年富力强的创新型团队,是本中心医疗质量保障与学科发展的基石。团队成员10人均是我院的学科骨干人员,具有丰富的PET-CT诊断/检查经验,科主任、学科带头人是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引进的高端人才。团队结构合理,已经形成了明确、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部分成果处于国际**地位。另有多位***专家以客座教授身份加盟,为本中心的业务发展锦上添花。本中心将围绕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办院宗旨,努力为病友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厚德诚朴、创新**,旨在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 医院地址:武汉市武昌区解放路238号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始建于1866年,是扎根武汉历史*悠久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管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是湖北省急救中心、湖北省远程医学中心挂靠单位,系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荣获全国医院管理年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        医院由本部、西院区、肿瘤中心和金银湖国际医院(在建)组成,编制床位5000张,年门急诊量570.3万人次、住院量22.7万人次,手术量12.1万台次,主要医疗指标稳居国内前列。其中心脏移植连续5年领跑全国,心肺联合移植术、心脏移植术、连体婴儿分离术、骨髓移植、腔镜下巨结肠切除术、细胞治疗等居国内**水平。医院现有职工8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6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96人,双聘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8人(含青年长江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2人,博导204人、硕导568人。拥有10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2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5个专科挂靠湖北省质控中心,形成具有广泛影响的优势学科群。配置PET-MR、PET-CT、达芬奇机器人、射波刀等高端医疗设备,率先将混合现实信息技术、人工生物角膜等应用于临床手术实践。此外,医院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连续5年中标国家自然基金数100余项,居国内医疗机构前三。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近年来,医院加大国际化进程,与德、英、美、日等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协作关系。 医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安徽省规模*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医院。前身为上海东南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创办于1926年。1949年响应党和政府号召,随校内迁至安徽怀远县,1952年迁至合肥市。1993年成为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目前占地面积225亩,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现有在职职工4000余人,开放病床2800张,设临床科室41个,医技科室19个,临床教研室26个。医院是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1个临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硕士学位点覆盖所有的临床科室。2011年1月,建筑面积近30万平米、开放床位近2000张的高新医院项目签约,预计2013年正式投入使用。    医院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专家队伍,其中博士生导师42人,副高职称以上专家650人,博士和在读博士200余人,硕士300余人,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120人,担任省级以上医学学术团体负责人60多人,有7人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厅以上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107人,位居安徽省医疗机构第一。    医院年门诊量197余万人次,年住院病人9.2万人次,年手术3.3万台次,年教学工作量约1.7万学时,年接收实习生、进修医生1000余人。    医院学科齐全,重点学科数在安徽省医疗机构中*多,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专科2个,安徽省级A类重点学科1个,安徽省级B类重点学科5个,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7个,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发展学科16个,安徽省临床医学重点扶持学科2个,安医大重点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    安医附院核医学科创建于1959年,是省内先开展核医学检查、治疗的单位,也是安徽省核医学会和安徽省核学会的发起单位之一。建科以来仪器设备不断更新,队伍日益壮大。目前开展了放射性核素治疗、放射性核素显像和体外标记免疫分析等诊疗项目百余项。主要设备有PET/SPECT/CT一体化的功能分子影像扫描仪(discovery)及多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等仪器,可以进行18F-DG等正电子药物(PET)和单光子药物(SPECT)局部和全身显像,断层显像及与同机的X线CT图像融合,同时还进行多种微量活性物质体外检测,是早期诊断疾病、观察分析脏器组织功能代谢变化的先进技术。    2009年核医学科成立PET/CT中心,医院投巨资引进了德国SIEMENS公司True Point Biograph PET-CT,该机型为目前全球先进52环64层、高速、高分辨率的PET-CT,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好的优势,全身检查只需10分钟,技术性能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核医学科自1972年在省内率先开展131I治疗甲亢、32P、90Sr治疗皮肤病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又开展了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和89Sr治疗骨转移癌骨痛等多项新的治疗项目,是省内唯一开设标准化核素治疗观察病房的科室。    目前,核医学科拥有一支以教授、博士、硕士为主的,老中青三代相结合、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作风严谨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在全面适应核医学诊断要求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发展起鲜明的专业特色,在核肿瘤病学、核心脏病学、核内分泌学、核素治疗等方面的诊疗技术保持前列。
  •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始建于1953年,历经五十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皖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和硕士培养点,南通大学芜湖临床学院和教学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协作医院,法国第戎医疗集团协作医院。   PET/CT中心位于核医学科内,在芜湖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德国SIEMENS公司Biograph mCT•S型PET/CT,该机型为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配带有52环PET晶体、32环64层螺旋CT并拥有78cm大孔径的高速、高分辨PET/CT,该设备为皖江地区第一台,安徽省市级医院第一台,并且该机型为目前安徽省先进的PET/CT,其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好等优势。本中心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从事PET/CT诊断的医疗、技术及护理人员,其中博士1名、硕士2名、技师2名、护理3名,并长期聘请省内外知名核医学专家为顾问定期在本中心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及会诊。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PET/CT中心全体员工将以优良的医疗技术、热情、细致的服务态度和精神为您及您的家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做您忠诚的健康卫士。   作为芜湖市第二医疗集团的核心医院,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近年来通过深入推进以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医药分开和公立医院集团化为突破口的公立医院改革,在提升医疗水平、完善服务体系、强化科学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基本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医院之一。
  •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非营利性、三级甲等规模的现代化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于2008年开诊,2013年率先在安徽省按照原卫生部部颁标准通过国家三级医院等级评审。2017年初,医院以高分通过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评审,成为安徽省首家获得JCI认证、全国第十家以学术型医学中心医院通过JCI评审的大型公立医院。作为医学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核医学是将核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应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的药物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专业学科。核素示踪技术非常灵敏,所有的放射性药物中化学成分微量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所以不会引起任何过敏及毒性反应发生。其次诊断所用的核素主要发出的是γ射线,其特点是穿透能力强,而对身体的损伤小,整个过程安全、无创伤、无痛苦。 核医学科现拥有GE公司生产分子影像诊断设备SPECT/PET/CT,该仪器的同机X线螺旋CT的三维断层形态学影像与核医学分子功能影像的图像融合功能,集PET、SPECT、CT于一身,极大提高了临床诊断价值,为国内较先进的设备。还引进了安徽省首台96环超清高速光导PET-CT,采用全新一代的光导探测器,具有超高清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定量三大特点,性能较传统 PET-CT全面提升。核医学科配置有标准核素治疗病房,可开展甲亢、分化型甲癌转移灶、转移性骨肿瘤内照射治疗及组织间粒子植入治疗等放射性核素治疗。由于放射性核素的靶向内照射特性,病人全身照射剂量小、副作用少、疗效确切、费用较低,临床应用日趋广泛。
  • 合肥105医院

    合肥105医院

    合肥105医院PET-CT中心拥有全省齐全的专用体检设备,如彩色B超、DR、热CT、动脉硬化仪、肺功能仪、骨密度仪、体成分仪、脑彩超、一滴血检测仪、虹膜检查仪、全自动生化仪、五分类血球仪、尿液仪、血流变仪、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微量元素检测仪、免疫系统测试仪等。 合肥105医院PET-CT中心可开展全省品种多的体检专用项目,如PET-CT肿瘤筛查、热CT肿瘤筛查、基因检测肿瘤筛查、血液免疫肿瘤筛查、妇科肿瘤TCT检测、食物不耐受检测、过敏源检测、螺旋CT、MRI检查等,拥有全省多全的套餐品种,并可为体检者量身定做相应套餐。   合肥105医院PET-CT中心医生均为军队医学界权威专家,以雄厚的技术力量、细致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精神、规范的工作流程,保证了高品质的体检质量,并有知名资深军队医学专家终检把关。 合肥105医院PET-CT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的专业体检软件、自动排队叫号系统、全程无纸化的体检处理系统、周到私密的健康管理系统,信息化程度高。
  • 安徽省立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是安徽省规模模*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全省疑难和重危疾病的诊疗中心和急诊急救中心。目前有编制床位1300张;设34个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共计49个专业。有高级职称的临床专家432人,正高职称183人;医疗区占地45787平方米,绿化面积达20%。 安徽省立医院医疗水平省内带头,部分技术达全国先进行列。2004年医院紧紧抓住大器官移植、干细胞移植、微创介入技术以及危重症抢救技术等重大关键技术,实现了一个个重大突破。  安徽省立医院门诊部设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简易门诊、知名专家门诊和专病门诊,日门诊量4000多人次;日急诊量300人次。每个工作日完成各种手术150台左右。医院有PET-CT1台,核磁共振2台(含1台3.0T),螺旋CT机2台,DSA2台,直线加速器2台以及大型自动生化仪,各种内窥镜和介入诊断治疗设备等当今先进的诊疗设备,总价值近2.4亿元。  经国家卫生部批准,安徽省内第一台PET-CT机于2005落户安徽省立医院并投入使用。PET-CT中心配备的BiographHR16PET-CT是德国西门子公司新推出的、当今世界上先进的设备,具有高灵敏度和3D及4D采集和处理功能。  安徽省立医院PET-CT中心位于医院住院部部南边,紧邻秀丽的包河公园,占地1800多平方米,中心耗资3000余万元,配备有很好的PET-CT机、医用回旋加速器及相应在的配套设备,具有完善的服务设施和优美的就诊环境。  PET-CT中心定编医务人员10人,拥有多名具有影像诊断和核医学诊断经验的专业医务人员,又在国内知名的华山医院、南方医院接受了长达半年的正规学习,技术精湛,力量雄厚;并且聘请有国内的顶尖知名专家为顾问,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设有专门的导诊护士全程陪同检查。  PET-CT中心创造了在事业单位内引进企业化管理的先进模式,依托安徽省人民医院这座百年老院的优势,为病人提供优越服务。通过这种高端技术项目的开展,促进诊疗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 南昌平安健康(检测)中心

    南昌平安健康(检测)中心

    南昌平安健康(检测)中心设立在南昌市青山湖区,建筑面积约6250平方米,共6层独栋建筑。其中,1-3 层为影像中心,配备包括世界先进PET/CT、核磁共振、CT 等尖端设备,从而保证了高品质筛查和诊断;4-6 层则布局了高端体检中心和检验中心。南昌平安健康 (检测) 中心临近地铁1 号线艾溪湖东站,中心南面紧临城市候鸟公园,北靠艾溪湖,南昌市海洋公园、灌城度假村、青山湖文化广场近在咫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区域居民人口密集,居民对医学影像的服务需求非常大。中心立足慢性病、多发病的检查和诊断服务,突出基本医疗保健建设,着力打造特色医疗服务,可以与周边的江西省肿瘤医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高新开发区医院等医院资源共享,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和谐、双赢关系,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特色医疗服务。医院地址: 南昌市青山湖区京安路399号艾溪安麓花园1号楼来院路线:地铁1号线艾溪湖西站附近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00(抽血截止10:30)
  • 江西省人民医院

    江西省人民医院

        江西省人民医院位于省会南昌市的西北部,始建于1897年,前身是由美国卫理公会创办的教会医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任务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近年来,医院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医院管理年先进单位"、"全国百佳医院"、"江西省群众满意医院"、"江西省文明单位"等众多荣誉。    省人民医院PET-CT中心设置在安国路院区,拥有全省首台PET/CT,同时配备了回旋加速器系统,拥有多种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生产模块,也是省内生产正电子放射性药物的基地。省人民医院引进的PET-CT是美国GE公司生产的Discovery STE,PET和CT图像融合更加精确,且检查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中心经常邀请院内外影像与肿瘤专家会诊,并与国内知名医院PET/CT中心如广州南方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北京医院等建立了远程会诊网络。省人民医院PET/CT中心将继续秉承优质的设备、优质环境、优质专家、优质服务,为受检者提供诊断、治疗、健康查体等方面高品质的服务。
  • 厦门州信医学影像中心

    厦门州信医学影像中心

    厦门州信医学影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州信健康”)创立于2009年,现有员工近300人,其中医技人员(副主任及以上级别逾30人,其中医学博士5人)近百人,是国内创新型医学影像诊断机构。州信健康总部位于厦门,未来将布局20余个核心城市,深耕30余家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州信健康是中信集团旗下——中信健康(深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三大核心股东之一,主要从事以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为核心业务的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及运营。除此之外,州信还是国际心血管磁共振协会(SCMR)中国委员会常设秘书机构,上海交大国家健康产业研究院影像健康研究所承办机构及执行单位。州信健康目前旗下拥有州信健康管理中心(医保定点)以及更高规模配置的州信影像医学诊断中心,其中厦门州信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是福建省首家经卫计委核准的专业医学影像诊断机构。州信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专注于疑难病诊断,依托MR、CT等国际尖端影像设备,以科研作为**,创立多种专病深度绿色筛查方案,推行国际化医疗服务标准和理念,为国内外特需人群提供**影像诊断、深度健康体检、远程会诊及专属医疗定制等专业医疗服务。州信健康管理中心则凭借庞大的客户人群和标准化医疗质控体系,形成专业体检、风险评估、健康管理、医疗保障的全健康服务闭环,并提供专科诊疗、基因检测、慢病管理、远程医疗、女性健康、中医治未病等多元化增值服务。专家介绍Gerald M. Pohost国际心脏MR创始人之一/美国**御医创立国际心血管磁共振学会并长期担任会长美国国立卫生院(NIH(NHLB))特殊关键研究处理事国际心血管磁共振学会(SCMR)中国委员会顾问厦门州信医学影像有限公司**医疗执行官 Gerald M. Pohost 教授是美国*具影响力的心血管病权威之一,是世界**的心脏病专家,率先领导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将核磁共振影像应用到心血管病的医疗中心。李坤成中华医学会分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和医学影像部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研究所所长SCMR中国委员会主任委员在《中华放射学杂志》和《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480余篇,SCI收录英文杂志上发表论文65篇,主编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参编学术专著35部。参加国内全国学术会议交流论文260余篇,其中183篇为大会报告、讲座或特邀报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沦文115篇,其中大会报告3篇。已经承担或已经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面上项目2N,“863”项目1项,“973”项目子课题3项,国家“七·五”、“九·五”、“十一·五”分课题,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2项,北京市其他项目21项,累计获得各级科研经费资助900余万元。已经获得省部级奖励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肖湘生中国**医学影像学家、医学教育家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介入诊疗中心主任全军肺癌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心胸放射学会主任委员从事影像诊断与治疗的医教研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胸部疾病诊断特别在肺癌诊断方面水平很高,他在国内外首先建立了早期肺癌检出的*优方案;**提出小叶间隔增生是肺癌分叶的主要因素;*早明确了空泡征的病理基础和它对早期腺癌和肺泡癌的诊断价值;国际上**明确了胸膜凹陷征的病理机制和分型,提出典型者对肺癌诊断有特异性;阐明了肺癌动态增强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早报道MRI信号模式和点簇状高信号对肺癌组织类型的鉴别意义。将国内肺癌的初诊正确率从86 %提高到98.2%,是公认的肺癌专家,被誉为“火眼金睛”和“神眼” 。陆敏杰北京阜外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会员北美放射学会(RSNA)和欧洲放射学会(ESC)会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课题5项,迄今出版学术专著2部,其中《心血管病磁共振诊断学》担任常务副主编,共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第一作者25篇(其中SCI 6篇,单篇*高影响因子7.1)。迄今在国际学术大会口头发言或展板交流12次目前为《中华放射学杂志》和《磁共振杂志》审稿专家。在2010年北美放射学年会大会(RSNA)上获得Travel Award奖。在临床与科研工作上取得的优异成绩,2012年1月荣获阜外医院“科研新星”,以本人为主要参加者的课题组2012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齐忠权广西大学医学院院长瑞典隆德大学马尔默医院移植专家博士毕业后留院工作至今,主要从事心血管病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工作,迄今已签发X线、CT及磁共振报告数万份,各种心血管病造影及介入治疗手术数千例,其中包括复杂先心病的造影诊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肺动脉瓣、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等。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课题5项,迄今出版学术专著2部,其中《心血管病磁共振诊断学》担任常务副主编,共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第一作者25篇(其中SCI 6篇,单篇*高影响因子7.1)。迄今在国际学术大会口头发言或展板交流12次目前为《中华放射学杂志》和《磁共振杂志》审稿专家。陈昌平美国加福预防医学中心院长美国加福诊断中心院长华肝基因公司董事长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在美国有超过二十年临床经验,并在**科学期刊上发表超过50篇SCI科学论文,在肝癌的治疗方面,研究出HCCR-1肝癌特殊肿瘤抗原,利用HCCR抗体标记核化物到单克隆体来寻找肿瘤细胞,结合放射性炸弹杀死癌细胞单不伤害正常细胞从而有效治疗肝癌。李晓红厦门州信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超声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25年,曾就任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副主任(三甲医院)。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积累,擅长心脏、外周血管、浅表器官、腹部及妇产科的超声检查及诊断,尤其是心血管方面能独当一面,并能对一些疑难病作出准确的鉴别诊断。毕业于延安大学医疗系。曾开展并主持完成多项新业务、新技术,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数篇。赵军厦门州信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副主任医师影像学专家。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影像系,进修于上海瑞金医院、美国USC Health Hospital等医院及研究机构。从事影像诊断及技术工作二十余年,在影像诊断领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磁共振成像及诊断技术、特别是对心血管磁共振有深入的研究。在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及诊断新技术方面,得益于世界心脏磁共振创始人之一、南加州大学教授杰拉尔德·M·波霍斯特为首的专家团队的多次系统培训及定期指导,已完成2000余例心脏磁共振检查。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安岭路1008号厦门市思明区吕岭路1819号营业时间:周一~周五 :8.00~17.00周六:8.00~12.00
  •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始建于1928年,由爱国华侨和地方知名人士为弘扬中山先生“天下为公,造福社会”的精神捐资兴建而成,时任厦门大学校长、医学专家林文庆博士出任首任院长,2005年成为厦门大学首家附属医院,现已发展成为拥有4个院区(院本部、金榜分部、厦禾分部、环东海域医院[在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和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创建于1996年,是福建省内*早开展核素SPECT临床显像和治疗的单位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业务范围广泛,诊断、治疗门类齐全,设备先进,集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现代化科室,是厦门大学医学院医学影像研究所和厦门市核医学分子影像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筹建)挂靠单位。核医学科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PET-CT显像室(1台西门子新型Biograph 64排52环高分辨率(HD)PET-CT)、SPECT-CT显像室(2台SPECT-CT,1台SPECT)、功能检查室、体外分析实验室、放射性药物制备室、核素治疗门诊及病房。其中在肿瘤疾病、甲状腺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病、肺栓塞以及幽门螺旋杆菌的13C和14C-尿素呼气实验等疾病的诊断方面独具特色,在核素治疗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特别是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癌、转移性骨肿瘤等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辽宁沈阳平安健康检测中心

    辽宁沈阳平安健康检测中心

    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为平安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隶属于平安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是平安集团医疗健康板块的重要成员。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引进国际先进的尖端设备,整合全国专家资源,通过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康检测服务平台,全方位连接医院、专家、病患,实现影像、检验等资源共享,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准确、更高效的创新型医疗健康检测服务。平安健康(检测)中心现在全国设立连锁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中心,致力于成为医疗机构的服务和资源补充者。沈阳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业态覆盖:影像诊断、医学检验、精密检查。旗下中心有全套先进的影像设备,省内专家团队,专业的医疗服务团队,高端舒适的室内环境和舒心暖人的服务,致力于给客户一份满意放心的检测报告。沈阳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恭候您们的到来!
  • 大连210医院

    大连210医院

     大连210医院始建于1945年11月,是“全国百佳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爱婴医院,也是沈阳军区驻辽南地区一所中心医院。医院秉承子弟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着“崇尚人本,追求**”的经营和服务理念,以军人的诚信、军队的品质,在担负部队卫勤保障任务的同时,面向社会、面向百姓全方位开放。 大连210医院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主院区位于西岗区胜利路80号,下辖403临床部(原403医院)位于山屏街34号。医院编制床位510张,其中403临床部编制100张,实际展开800张。下设38个科室,50个专业。编制职称专家88人,现有**职称专家、教授98人。全院拥有医学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1人,博士后6人,博士14人,硕士104人。拥有直线加速器、螺旋CT、数字减影X光机等大中型医疗设备,累计总价值1亿多元。 大连210医院PET-CT中心拥有目前大连地区较先进的PET-CT设备,为美国GE公司DiscoveryVCT64排128层PET-CT,该机是将先进的分子、功能技术与经典的解剖、密度显示技术相互融合的结晶,综合了新一代PET扫描仪的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速度和大视野等优点与64层螺旋CT的所有功能,具有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功能齐全、可对全身各部位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等特点,一次全身PET-CT检查仅需20分钟。  所以大连210医院PET-CT中心拥有较为先进的设备,致力于肿瘤筛查,高端体检等工作。中心全体医护人员本着造福人类健康的理念,以优质的服务质量,充分发挥PET/CT高端影像学检查的优势,为广大患者及健康人群提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医疗服务。
  • 辽宁省肿瘤医院

    辽宁省肿瘤医院

       辽宁省肿瘤医院始建于1975年,是集肿瘤防治、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省级肿瘤防治中心。为积极打造院校合作平台,向临床研究型医院迈进,医院2012年成为大连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2015年成为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是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和锦州医学院研究生培养基地。目前,省肿瘤医院拥有全国肿瘤科普教育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护理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8个省级肿瘤医学中心。  在科室设置方面,医院拥有肿瘤外科21个病区、肿瘤妇科5个病区、肿瘤内科7个病区、放疗科5个病区;同时还拥有普通外科、综合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中西医结合科、日间病房以及9个医技科室等。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上,医院规范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介入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乳腺癌、头颈部肿瘤、结直肠癌、肺癌、食管癌、卵巢癌、宫颈癌、恶性淋巴瘤等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目前拥有医疗设备1.2万余台(套),设备固定资产6.12亿元。其中拥有Tomo刀、PET-CT、高档多层螺旋CT、大口径CT、3.0MR、直线加速器、ECT、DR、DSA、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成像系统、3D胸腔镜、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等百万元以上设备110余台。先进的医疗设备为医疗诊断的准确、高效提供了保证。  医院先后荣获国家卫生部授予的“全国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卫生部文化委授予的“全国医院文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 长春中医药大学联影医学影像诊断PET-CT中心

    长春中医药大学联影医学影像诊断PET-CT中心

    长春中医药大学是吉林省重点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秉承"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校训精神,突出办学特色,坚持教育创新,形成了较完整的教学、科研、医疗体系,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吉林省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广泛社会声誉的省属重点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联影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以医疗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准确化为核心优势,配备“时、空一体”超清TOF PET-MRI、 112环智能数字光导PET-CT 、3.0T智能磁共振(MRI)、128层智能CT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由吉林省内医学影像专家和国内相关职业的医学影像专家团队共同提供知名、精细准确的医学影像诊断服务。长春中医药大学联影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是国家科技部重点项目示范基地,以人工智能技术和智慧医疗云平台,为患者提供可靠的医学影像精细准确诊断和健康管理服务。专注神经系统、头颈部血管性病变,肿瘤性病变、纵膈呼吸系统病变、心血管病变、肿瘤早期筛查及肿瘤分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腹部影像、骨骼肌肉系统病变、脊柱及骨关节运动损伤等疾病的精细准确诊断和解读,同时结合中医特色,为临床提供相关职业的治疗指导。影像中心全年365天24小时无休,为患者和会员用户提供可及、相关职业、持续的精细准确医学诊断、高等体检及健康管理服务。杨淑琴医生简介杨淑琴,女,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949年5月出生。吉林省医学会放射分会会员,吉林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估中心专家,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本人于1975年毕业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于1997年被评为硕士生导师,1999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从事影像诊断工作30余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学习,刻苦专研,自己在影像诊断方面获取了一定的成绩,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心脏大血管与胸部影像诊断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利用MRI及MSCT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获省科委研究项目及吉林大学研究项目的支助,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系列论文,在此期间亦培养了多名研究生,毕业论文分别为1、实验性犬急性心肌梗塞的MRI诊断;2、MRI心肌灌注成像与DSA冠脉造影结果对照研究;3、MRI心肌灌注ATP负荷前后的对照研究;4、应用药物负荷心肌MRI探讨冠心病心肌收缩功能与心肌灌注的关系。科研项目水平经国内专家鉴定,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时利用MSCT的优势对冠脉成像已做了大量的工作,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对肺部疾病利用MSCT的容积再现技术亦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肺内确立结节病灶的同层动态增强研究,肺内结节的灌注成像及肺动脉栓塞的灌注成像研究,已获取了一定的成果,亦培养了多名研究生,研究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培养研究生共计13人,已毕业7人均获得硕士学位学历。
  • 长春市中心医院

    长春市中心医院

     长春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48年,是一所以急诊急救为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现有在职职工1308人,开放床位756张,年门诊量60余万人次。是省、市医保、城镇居民住院保险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    吉林硅医院PET-CT中心成立于2005年5月,是吉林省第一家PET-CT中心,也是省内目前唯一一家PET-CT中心。中心引进美国GE公司DiscoveryST16PET-CT机、MiniTrace回旋加速器及合成热室。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2人,主任医师1人——李淑荣主任,系长春资深名医,学科带头人,吉林省、长春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省市医疗事故鉴定库专家,长春市司法鉴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医师2人,主管护师2人,技师2人,药师3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2人,本科7人。    自开机以来我PET-CT中心为患者做PET-CT检查一千七百余例,为肿瘤患者诊疗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填补了省内放射医学及核医学的空白。中心同时承担了我院放射线科工作,拥有GE16排螺旋CT,西门子DR,东芝数字胃肠透视系统,GE骨密度检测仪等省内先进的大型仪器。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吉林PETCT检查预约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现隶属于吉林大学。座落在吉林省长春市景色秀丽的新民大街,北与文化广场相望,南与朝阳公园相连,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立的非盈利性医疗机构,是吉林省首家达标的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PET-CT中心,位于新门诊医技楼核医学科,装备有德国Siemens公司biograph16HRPET-CT,是配备有16排螺旋CT的省内新型、高速、高分辨率的PET-CT,具有扫描速度快和图像质量好的特点,处于国际顶尖水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PET-CT是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与X-射线计算机体层(Computed Tomography,CT)有机地一体化组合而成的功能分子影像系统。这种影像技术是目前影像诊断中两种特色的技术---PET(功能显像)与CT(形态显像)的优化组合,它以PET特有功能影像及其相应的生理参数,显示靶器官或病变组织的状况,并通过高档CT准确定位,精确地提供靶器官的解剖和功能等多重信息。它也能够单独地完成多排螺旋CT的众多临床功能,大大提高临床使用价值。通过PET-CT检查可一目了然地了解全身的整体状况,并对“病变”作出“定位”、“定性”、“定量”和“定期”诊断,有助于指导受检者及时采取个性化治疗或恰当的预防措施。它尤其适合于当今严重威胁人类的肿瘤、冠心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
  • 吉林长春肿瘤医院PET核磁

    吉林长春肿瘤医院PET核磁

    吉林长春PETMR预约长春肿瘤医院采用MDT模式,多学科高水平协作,以专家团队为依托,如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首任病理科主任杨华教授;全国肝胆胰外科专家、原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基本外科主任刘秉义教授;吉林省医学影像诊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陈志仁教授等10余位专家为班底。长春肿瘤医院在手术、放疗、化疗传统治疗方面,除常驻全国的多学科肿瘤外科专家外,还与国内肿瘤医院建立“专家联盟名医堂”,结合国家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使全国肿瘤专家及团队,有了深入合作的基础和平台。医院现拥有全球第八十六台,中国大陆第三台、东三省首台德国西门子PET核磁高端影像系统,是引进此系统的专科肿瘤医院。并配备西门子3. 0T磁共振、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ECT、美国豪洛捷乳腺钼靶X光机、 美国瓦里安直线加速器等193台进口检测、治疗设备,全方位满足了国际水平肿瘤医疗平台建设需求,同时也满足了我省医学科研单位医学影像学、肿瘤治疗学研究的软硬件需求。填补东北三省区癌症前期检测的空白。专家介绍陈志仁,二级教授,长春肿瘤医院医疗院长、PET/MR诊断专家,吉林省**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延边大学硕士生导师、吉林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春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美放射学会(RSNA) 会员、欧洲放射学会(ECR)会员、吉林省放射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和吉林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专家组成员、中国脑卒中预防协会专家组成员,吉林省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司法厅医疗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吉林省医学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长春市医学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吉林省大型设备招标采购专家组成员、《老年医学杂志》常务编委。医院地址:长春市高新区硅谷大街3777号(硅谷大街与蔚山路交汇处)医院优势:国大陆第三台、东三省首台德国西门子PET/MR高端影像系统,引进此系统的肿瘤专科医院服务时间:8:00——16:30(节假日不休息)
  • 长春肿瘤医院

    长春肿瘤医院

    长春肿瘤医院采用MDT模式,多学科高水平协作,以专家团队为依托,如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首任病理科主任杨华教授;全国肝胆胰外科专家、原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基本外科主任刘秉义教授;吉林省医学影像诊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陈志仁教授等10余位专家为班底。长春肿瘤医院在手术、放疗、化疗传统治疗方面,除常驻全国的多学科肿瘤外科专家外,还与国内肿瘤医院建立“专家联盟名医堂”,结合国家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使全国肿瘤专家及团队,有了深入合作的基础和平台。医院现拥有全球第八十六台,中国大陆第三台、东三省首台德国西门子PET核磁高端影像系统,是引进此系统的专科肿瘤医院。并配备西门子3. 0T磁共振、西门子64排128层螺旋CT、ECT、美国豪洛捷乳腺钼靶X光机、 美国瓦里安直线加速器等193台进口检测、治疗设备,全方位满足了国际水平肿瘤医疗平台建设需求,同时也满足了我省医学科研单位医学影像学、肿瘤治疗学研究的软硬件需求。填补东北三省区癌症前期检测的空白。专家介绍陈志仁,二级教授,长春肿瘤医院医疗院长、PET/MR诊断专家,吉林省**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延边大学硕士生导师、吉林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春市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美放射学会(RSNA) 会员、欧洲放射学会(ECR)会员、吉林省放射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和吉林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专家组成员、中国脑卒中预防协会专家组成员,吉林省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司法厅医疗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吉林省医学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长春市医学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吉林省大型设备招标采购专家组成员、《老年医学杂志》常务编委。医院地址:长春市高新区硅谷大街3777号(硅谷大街与蔚山路交汇处)医院优势:国大陆第三台、东三省首台德国西门子PET/MR高端影像系统,引进此系统的肿瘤专科医院服务时间:8:00——16:30(节假日不休息)
  • 重庆骑士医院PETCT中心

    重庆骑士医院PETCT中心

    重庆骑士医院创建于1988年7月,1997年7月,唐维礼院长率部分转业军人将医院转制,因唐维礼院长发明的“微型除痔钳”于1988年获“第39 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骑士勋章”,特将医院更名为“重庆骑士医院”。历经32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家集医疗、康复、保健与教学科研为一体的 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非营利性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11月被评为“国家二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一、医院规模:占地20多亩、业务用房约5万余平方米、床位316张。设有住院部、门诊部、功能检查区、生活休闲区;拥有柯尼卡190数 字成像系统(CR)、日立螺旋CT、贝斯达BTI-050磁共振成像系统、迈瑞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科华ZY-1200全自动生化仪、多功能臭氧治疗仪 (德国赫美斯)、电子胃肠镜、四维彩超、全自动生化仪等高端医疗设备46台;拥有微波治疗仪、中频治疗仪、超声雾化熏蒸仪、炎症治疗机、多功能拔 罐理疗器等中医诊疗设备129台。现有职工521人,其中卫技人员413人,中高级54人。原卫生部副部长孙隆椿、日本友人高野正博为名誉院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大外科主任、时德教授等十余位专家为医院技术顾问。医院设置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皮肤、医学美容等一级临床17个,有呼吸、消化、心血管内科和骨伤科、泌尿 外科等临床二级科室12个,设置肛肠、癫痫、精神病、风湿、类风湿、痛风等特色专病63个,有检验、放射、功能科和消毒供应室、手术室、药剂科等医技科室 9个。二、服务能力:2020年度诊治病人15万余人次,收治住院病人8万余人次。全国30余个省区市的患者前来就医,在西南地区享有较高的声誉。骑士医院PET-CT诊断中心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团队,秉承“学术,专心服务”的发展方向,与重庆三甲医院知名医学影像专家建立长期的学术交流与会诊中心,立志于打造重庆权威的专业医学影像机构。骑士医院PET/CT诊断中心:骑士医院秉承“诊疗、助您健康”的理念,引进高端分子影像设备---西门子PET/CT,成立“骑士PET/CT诊断中心”;中心位于骑士医院一楼新门诊,相关区域约500平方米,宽敞温馨;在专业技术、质量把控和服务流程上与广州华景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华景医学影像)及本地知名专家学者强强合作,建立学术交流中心和远程会诊中心,医术精湛,作风严谨,在肿瘤的筛查、诊断、分期、疗效评估和放疗计划制定等方面有着很高的学术水准,努力为每一位受检者提供高品质、全面的一站式优质服务!三、特色医疗:在骑士医院创始人唐维礼的正确领导下,医院在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领域不断探索、不断创、开拓进取,坚持“解码古今医学精华,有效果才是硬道理”,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 合,经过多年临床研究与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部分疑难病的成因——“机体垃圾学说”,即部分疑难病是因机体垃圾积滞而成,提出了 “清除机体垃圾”、“机体平衡液”等特色治疗技术,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肿瘤、糖尿病、风湿病、痛风、心血管病和脑病等疑难病 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形成了“维礼新医疗”的特色治疗体系,其治疗创新成果,于2009年获第47届斯里兰卡世界传统医学大会“终身成就勋章”。肛肠外科:江北区重点专科和重庆市重点专科,2014.2.19纳入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采用本院获发明国家的“微型除痔钳”技术(号为:86 2 11106.4)、结合PPH技术(“吻合器环形痔切除术”),及本院研制的“痔平合剂、除痔搽剂、阴乐爽洗液”(批准文号为:渝药制字 Z20051448.渝药制字Z20051516.渝药制字Z20051507)等特色专科制剂治疗内外痔、肛周脓肿、肛门湿疹、肛门白斑等多种肛肠疾 病,疗程短、疗效好。2013年收治病人近3000人次,诊治门诊病例7000余人次,市外病人超过40%。脑病癫痫科:以唐维礼院长为学科带头人,以本院创立的“平衡调序介入疗法”及研制的 “治癫灵胶囊”( 批准文号为:渝药制字Z20051514)治疗各型癫痫,以“心神平衡调控法”结合本院17种中药制剂治疗多种精神性疾病、脑病,效显独特。2013年度 收治病人近1000人次、2013年度门诊人次17000余人,其中外省及港澳台病人过60%以上。心血管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心血管病协作组成员,以本院“清除血中垃圾”疗法、“通脉胶囊”(批准文号为:渝药制字 Z20051513),以及“ 养心安神丸”(批准文号为:渝药制字Z20050442)等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高脂血症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显著。2013年度收治住 院病人近800人次,门诊人次5000余人,区外病人占60%以上。“清除血中垃圾”疗法,于2009年获第47届斯里兰卡世界传统医学大会“终身成就勋 章”。
  • 重庆全景红岭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重庆全景红岭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重庆全景红岭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是由上海全景医学影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新红岭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筹建的重庆市首家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重庆全景红岭秉承全景精益求精的理念,以影像诊断为技术支撑,以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筛查为主要服务内容,铸就西南片区医学影像诊断及高端绿色深度健检的典范。先进医疗设备是筛查发现疑难病症的「金刚钻」,重庆全景红岭斥巨资引进全套美国GE大型医疗设备,包括目前西南地区高端的GE Discovery PET-CT710 System、GE Discovery Silent MR 3.0T、GE Revolution 版256排512层超高端CT、GE Optima 16排螺旋CT 520 System、GE Definium6000(飞天V)65KW DR、GE Senographe Crystal超级水晶钼靶以及GE全套高端超声影像设备等其他相关专科体检设备。建立伊始,重庆全景红岭就高度重视医生团队的建设。积极发挥全景的人才和技术优势,邀请来自原中华医学会重庆分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首批「专家库」成员,重庆市肿瘤医院原核医学科主任蔡宗萍主任医师加盟组建核医学科。随着项目推进,另将有更多(包括第三军医大学三所附属医院)知名的核医学、影像(PETCT、MRI)专业的专家、教授亦将加入重庆全景红岭的医疗技术团队。重庆全景红岭凭借顶尖的人才、高端的设备、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优质的服务和优美的环境,真正让受检者享受人性化、高质量的医学影像诊断服务。
  •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由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野战外科研究所合并而成。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为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中央首长到渝指定保健医院,重庆市首批涉外定点医院、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大坪医院核医学科成立于1975年,1996年引进SPECT开始开展核素显像工作,2001年西南地区率先同时引进了正电子显像仪(PETCT)、回旋加速器及全套正电子药物生产线,至今已完成肿瘤、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心肌梗塞心肌存活鉴别等检诊3000多人次。    医院引进了世界上先进的64CT并52环高清分辨的PET-CT系统、更先进完备的正电子分子影像示踪剂合成系统,全体医技人员秉承质量顶尖、服务完善的管理理念为重庆及全国各地区的广大患者及健康体查者提供更先进、更快速、更优质的服务。中心检查病例达3000余例,所开展的FDG-PET的临床检查及科研工作,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为临床学科的发展及疾病诊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核医学科于1973年建科,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专科特色鲜明的医学硕士授予点学科。目前是国内核医学设施完善、设备先进、开展项目多的核医学科之一。科室拥有大型核医学影像诊断仪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在本地区率先开展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癫痫病脑病灶定位诊断、纳米锝气肺通气结合肺灌注显像肺栓塞诊断等新技术新业务。目前引进国际先进大型分子影像诊断设备64排新一代PET/CT(组合型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X光计算机断层诊断仪),实现肿瘤诊断“四定”(定位诊断、定性诊断、定量诊断、定期诊断)。科室开设有国内顶尖设施的核素治疗专用辐射防护病房。核医学科目前开展的诊疗特色项目包括:SPECT影像诊断(全身骨显像、肾脏功能显像、肺通气灌注显像、甲状腺显像等),PET/CT分子影像诊断(肿瘤“四定”诊断、心肌活性诊断、脑功能诊断等),核素治疗(甲状腺亢进症、甲状腺癌、骨转移癌治疗等),以及肝纤维化指标系列检验等等。在肿瘤早期诊断、冠心病诊断、老年病诊断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癌、骨转移肿瘤治疗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技术特色和优势。核医学科多次获得第三军医大学先进基层单位、医德医风先进集体、巾帼建功先进集体、优秀班组、优秀党支部等奖励。医院概况新桥医院是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始建于1944年,前身是国民党军政部陆军医院,1950年改编为西南军区总医院,1955年转隶第七军医大学,为第二附属医院,对外称新桥医院。1975年改称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现址由贺龙、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自选定。现已建设发展成为一所设备先进、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教学医院,是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也是重庆市首批“涉外定点医院”。硬件精良设备先进医院展开床位2860张,拥有国际顶尖的重症监护病床289张和现代化层流净化手术室43间;其中百级层流手术室42间,杂交手术间1间;有包括360°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系统、世界的Leksell C型智能伽马刀、640层动态容积CT、第三代TOF技术64排PETCT、3.0特斯拉双梯度MRI、四维彩超和INNOVA3100平板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系统等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2000余台件,仪器设备总价值10亿元。学科齐全主干强健医院设有临床和医技科室45个,其中,国家重点学科10个(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肝胆外科、胸外科、整形外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1个(中西医结合肾脏病重点建设专科),全军医学研究所4个(呼吸、心内、心外、肿瘤),全军医学专科(病)中心6个(肾内、超声、骨科、神外、血液、口腔),优生优育中心学科3个(妇产、儿科、泌外)。医院是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28个。有6个重庆市质量控制中心(血液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肾移植质控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含心脏移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美容外科质量控制中心、临床输血质量控制中心、护理质量控制中心)。技术雄厚特色鲜明年门急诊量、住院人次、手术台次均居国内三甲医院前列,患者分别来自香港、台湾等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外地患者占驻院人次的3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9.1%,治愈好转率98.7%。是国内早一批组建呼吸内科、胸心外科、肝胆外科、肿瘤科等特色专科,早一批开展胸心手术,甲状腺手术等特色技术,早一批实事ARDS、酸碱失衡、肿瘤保器官综合治疗等相关特色项目的医院。急慢性呼吸衰竭、心脏衰竭、肾脏衰竭等重大、疑难、危重疾病救治技术居国内顶尖水平。年开展心脏介入手术7000余例、心脏外科手术3500余例、脊柱微创手术2200余例、脑血管疾病介入手术3000余例、消化内镜诊疗4万余例、血液透析7.3万余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累计1200余例,肾移植手术累计开展3900余例,居国内第一方阵。医院已形成以肺、心、脑、肾、脊柱、血液、胃肠、口腔颌面、皮肤等器官系统疑难疾病及肿瘤、重症创伤救治为特色的强大综合救治实力。成功开展了4对胸腹联体婴儿分离、2例异位心矫治以及双头单体女婴救治,被总后勤部首长称赞为“敢治别人不敢治的病,能治别人之不好的病”的为军为民服务模范医院。人才济济成果丰硕医院拥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首届中国医师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为代表的优秀拔尖人才群体;现有教职员工370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369名,博(硕)士导师138名,博(硕)士学位获得者595名。医院承担有13个专业、6个层次的临床教学任务,21名教员获军队院校育才金奖、银奖。近三年来,先后承担包括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卫生部行业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军队“十二五”重点课题等在内的国家、军队、省市级课题388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项15项;近五年来,获军队(省部)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40项,获包括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内的军队(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41项。内科学教研室获评总后优秀教学团队,《内科学及野战内科学》列入国家卫生部“十一五”规划统编教材。获评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2项,获第一届和第三届全国医学院校青年教员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2名;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军队、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15篇。医院被重庆市评为综合化教学改革创新试验区。成功研制了全国首列卫生列车,研发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入选2010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理念先进荣誉满院经过70年的建设与发展,建国际名院”的办院理念,始终致力于 “大器官疾病综合救治能力、医疗应急处置能力、现代化院园文化、宾馆式病房服务、国际化人才培养以及生态化营院”医疗品质的塑造。医院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抗美援朝、中印边境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等历次战争的卫勤保障,以及抗震救灾等重大应急医学救援任务,胸心外科刘欲团教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一等战功。先后获评“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医德医风先进单位、全国爱婴医院、全军“药材管理先进单位”、全军绿色营院等称号。发展愿景嘉陵江畔悬壶,歌乐山下兴院。新世纪新阶段,新桥人坚持和发展学校“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的办学思想,始终高举“姓军为兵、保障打赢、服务人民”的办院宗旨,按照“依法治院、科技兴院、人才强院、品质立院”的办院思想,瞄准建设“军内前列,国内顶尖,国际有影响的研究型国际名院”的建院目标,大力推进发展战略,全面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持续提高质量内涵,为有效履行军队医院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重庆平安健康(检测)中心

    重庆平安健康(检测)中心

    重庆PETCT检查预约重庆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是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在西南地区布局的首家旗舰中心,中心位于重庆市渝中区重庆总部经济园区,经营面积8000平方米,开设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中心、精密检查中心以及综合门诊,是重庆市首家独立的第三方健康检测中心,定位立足重庆,辐射西南地区。重庆PETCT中心配备世界先进的飞利浦VereosDigital高端科研型全数字化PET/CT、GE-SIGNA Pioneer 3.0T超高端光速磁共振、飞利浦Brilliance iCT超高端256层显微CT、安瀚磁控胶囊内镜、GE Senographe pristina 乳腺钼靶、GE Voluson E10超声仪等尖端设备,从而确保了疾病的高品质筛查和诊断。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作为平安集团打造医疗生态圈的重要一环,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已在全国布局各类检测中心330余家,其中包括六家旗舰中心和四家省级医学检验实验室,配以国际先进设备和医学专家,发挥平安在科技领域的创新优势,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高品质医疗服务网络。同时,中心与市内外科技医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促成医联体,成为现有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为重庆乃至全国的医疗专家、同道提供平台。随着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在移动医疗领域不断创新升级,通过打造搭载医护团队与医疗设备为一体的‘平安健康移动检测车’和‘移动影像车’,用科技力量为贫困地区的民众带来优质的‘移动健康检查’。迄今为止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已惠及近七万名村民的免费义诊,以实际行动走出一条科学、先进的“国民健康”护航之路。营业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 08:00 至 12:00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虎踞路 82 号重庆总部城企业总部园 12 号楼 3/4/5 栋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一楼
  •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创建于1941年,是第三军医大学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学科,并于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导师2人,硕士导师2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20人,医生全部有硕、博士学位,在读硕、博士生8人,技术队伍中2位硕士,一人获得博士学位,在编军人均有本科以上学历。    西南医院放射科始建于1930年,其前身为国民政府重庆中央医院x光科。是国内先设立的放射专业单位并成为先设立的影像医学硕士和博士招生点之一。50年代初放射科人员有25人左右,在国内放射科中已属规模较大的科室。这段时期是放射科历史上发展较好的时期之一,放射科较早在国内开展了静脉肾盂造影、胆囊造影、气脑造影、脑血管造影、直线分层等新技术。科室学习风气浓,工作热情高,逐步形成了实事求是、踏实工作的良好学风,为放射科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    1979年放射科成为第三军医大学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开始招收博士生,2004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1983年和1999年放射科to安装机组和放射科集体分别荣立三等功一次。另外有7人荣立三等功一次。自2001年以来,科室共招收博士6人,硕士13人。影像教学历来深受上级和各类学员的好评,曾获先进教研室称号3次,教学成果2项,全军、校优秀教员4人。自2003年以来连续3年开设有国家和军队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即非血管介入治疗新进展,肝癌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进展,获得广泛好评。    PETCT中心位于西南医院门、急诊楼第二层。拥有全国顶尖的医学影像设备:包括目前世界上先进的双源ct机(somatomdefinition)1台、16排螺旋ct(somatomsensation16)一台、螺旋ct(plus4)一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pet/ctbiography)1台、1.5t高场强超导型磁共振(sonata、avanto)机2台、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机(dr)2台、500毫安诊断x线光机(kb-500ma)四台、数字式乳腺摄影机(mammomat3000)1台、数字胃肠机(iconsr200)一台、数字化平板血管造影(innova4100)一台、x线数字减影装置(advantax-lcv)一台以及干式激光照相机数台,总价值超过1亿元。    近年,西南医院对放射科的影像设备进行了更新换代,引进了西门子公司的16排螺旋ct机,1.5t高场强mr机,pet/ct,数字胃肠机,数字化钼靶乳腺成像仪,及富士、agfa公司的cr系统,ge公司先进的数字化平板dsa机等。医院建立了pacs系统,并与整个医院his系统联网,真正实现了医院及科室工作的完全数字化。
  •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始建于1934年,是全国建院较早的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38亩,由东院、西院两院区组成,是广西历史悠久、专科配备*齐全、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规模大的省级综合性医院,是广西医疗、医学研究、临床医学教育和医疗保健的中心,年门诊量170余万人次,住院病人5万余人次,年手术3万余台次。服务范围辐射广西省内外乃至东南亚、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并承担中央首长、外国元首及外宾等来广西视察、访问的医疗保健任务。    广西医科大学PET/CT中心是卫生部2004-2006年15个许可配置的PET/CT中心之一。中心拥有先进的西门子Biograph Sensation 16型PET/CT机(带16排螺旋CT机)和CTI的回旋加速器及系列配套设备,配有一支优秀的专业技术队伍,并与上海华山医院PET中心建立有密切的技术合作关系,该中心坐落在美丽的相思湖畔,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路32号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内。 中心占地面积900余平方米,总投资4000多万。    中心目前开展的项目有:    1.肿瘤的超早期诊断(定位,良恶性的初步判断,转移灶数量大小),放疗前的定位及疗效评估等    2.脑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如癫痫,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精神异常    3.心肌缺血性疾病的诊断    4.高端体格检查    5.各方面的科学研究    中心以科学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环境,先进的服务,热情的为您服务。
  • 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柳石路1号,占地面积240亩,建于1933年,是一所三级综合医院,是柳州市医保定点医院。2018年12月4日,被国家卫健委公布为首批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由3个院区(总院、南院和西院)和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医院设有急诊医学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健康管理部、消化内科、肿瘤科、血液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儿科、感染性疾病科、临床心理科、中医科、免疫科、骨科、心胸外科、普通外科、皮肤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妇产科、耳鼻咽喉科、眼科、眼视光室、口腔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疼痛科、烧伤整形外科等41个临床科室、55个病区、13个医技科室、32个职能科室。其中,肾内科、神经外科、急诊医学科、麻醉科是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骨科、妇科、神经外科、心脏大血管科、急诊医学科、肿瘤科、泌尿外科、肾内科是市级重点专科。医院开放床位1998张,西院(三级骨科医院)拥有500多张住院床位,配有西门子PETCT、3.0T和1.5T磁共振(MRI)、美国瓦里安Trilogy医用直线加速器、128排螺旋CT、64排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DR)、德国鹰视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全高清腹腔镜、椎间孔镜等医疗设备。
  • 四川省人民医院友谊医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友谊医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友谊医院是由四川省卫生计生委批准设置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综合性医院。医院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设置床位1200张(目前开放600张)。医院运行三年多来学科专业齐全,设置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普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肛肠科、妇科、儿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美容整形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口腔科、疼痛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放疗科、核医学科、药剂科、检验科、放射影像科、超声影像科、麻醉科、心功能科、病理科等40多个临床医技科室。其中普外科是四川省医学重点建设专科,肿瘤科、放疗科、神经外科、骨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和重症医学科为医院重点发展科室。医院已开展有常规诊疗技术及各种腔镜、微创、放射和超声介入、射频和微波消融、血液净化、核医学等现代医学技术,引入了MDT(多学科团队)治疗模式和**医疗技术。医院设备设施先进、配置齐全。拥有先进**的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等急危重症应急处置和救治系统;有多个百级层流手术间保证高难级别手术安全;有宽敞明亮的就诊大厅和温馨舒适的住院病房;有建筑面积近900m2的流程规范的消毒供应中心;有容纳400人的多功能学术厅;拥有全球*先进的美国断层肿瘤放射治疗系统(TOMO)、医科达直线加速器、玛西普头部伽玛刀、后装治疗机、西门子*新型PET-CT、GE 128层螺旋CT、GE 1.5T磁共振、GE 心血管成像系统以及全进口检验、生化、微生物、免疫、病理、超声、内镜、呼吸机、麻醉机、手术显微镜、超声刀等高端先进诊疗设备。
  •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两江环抱,山水相依;樟林叠翠,四季花开;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位于川、滇、黔、渝三省一市结合部,座落在四川省泸州市风景秀丽的忠山之麓,服务人口达2000多万。医院前身为川南医院,自1950年建院以来,她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脚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现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29万多平方米,编制床位2200张,开放床位2500张;设有临床、医技科室60个,年门诊人次102余万,收治住院病人6.8万余人次,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临床教学医院。是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国家爱婴医院、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四川十佳城市医院、文明医院、优秀附属医院。    医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医疗技术国际化。在开展断肢再植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器官移植术、微创外科手术、心血管介入治疗术、人工肝技术、内窥镜诊疗术等的基础上,成功开展的四川省首例连体婴儿分离术(2004年至今已成功开展3例连体婴儿分离术)、四川省首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夫精人工授精等造福人民,影响深远;感染病科、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内分泌科、肝胆外科发展成省级重点学科;核医学科、儿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是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形成了“院有品牌、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格局。    医院坚持实施“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战略,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重点培养引进一批有影响力、号召力的学科带头人,打造行业认可、群众信赖的知名专家。医院大力推进科研工作,建立了四川省狂犬病防治研究中心、医学实验中心等。近5年,医院承担各级科研课题500多项,获国家、部、省和市级科技成果奖200余项,其中,四川省科技成果一等奖两项,获**30余项。医院不断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与日本、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建立了稳定学术往来和友好合作关系。    医院不断引进高新设备,推进设备现代化。现已拥有PET-CT、磁共振、128排螺旋CT、ECT、直线加速器、DSA、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4.1亿元的大型现代化仪器设备,为医院的高品质诊治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创建于1974年,是川南设备齐全、开展项目早、多的核医学科;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精品建设课程,四川省核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    核医学科在云贵川渝结合部先开展PET/CT、核素治疗、多功能ECT检查科室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有教授、副教授等32名医务人员拥有PET-CT、多功能ECT、回旋加速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放免仪、液闪仪、活度计等价值5000多万元的仪器,2000多平方米工作用房。其中带飞行时间技术(TOF技术)的PET/CT是西部地区第一台。科室医务人员行业作风和业务素质高,核医学诊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核医学科包括PET室、ECT室、回旋加速器室、核医学门诊、核素治疗室、体外分析室、核医学教学研究室、核医学研究室等八个部门。核医学科在我院联体婴儿成功分离等工作开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核医学是近年发展*快的临床学科之一,核医学的发展使人们更加健康、生命延长,应用前景广阔。近十来年核医学科诊断治疗人次逐年增加。随着核医学的发展,核医学为更多的人接受、认识,为人民的保健作出重要的贡献。尤其是高端PET-CT的引入,为推动我院诊疗水平再上台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四川省华西医院

    四川省华西医院

       华西医院起源于由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基督教会1892年在成都创建的仁济、存仁医院;1914年,华西协合大学建立医科,将其作为教学医院。1937年抗战爆发,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齐鲁大学内迁成都,与华西协合大学联合办学办医;是时,华西坝大师云集,名家汇萃,盛况非凡。1938年7月,组建“华大、中大、齐大三大学联合医院”。1946年,华西协合大学新医院在现址建成,简称大学医院或华西医院。    1950年,新中国人民政府接管华西协合大学,1953年,华大经院系调整为四川医学院,医院更名四川医学院附属医院;1985年四川医学院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医院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10月,四川大学与华西医科大学强强合并,随后学院/医院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    经过119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飞速发展,学院/医院已发展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的综合性研究型临床医学院及教学医院;1990年被卫生部评定为三级甲等医院。    医疗方面,华西医院是当今全世界单点规模很大的医院,中国西部疑难重症诊疗的国家中心,医疗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医院占地1173亩,业务用房面积40余万平方米,开放床位4300张,职工7000余人;设39个临床科室(另有7个综合病房),15个医技科室。2010年门诊量3147492人次,出院病人158745人次,手术76806台次,平均住院日9.74天;各项医疗质量效率指标持续保持强劲上升态势。在卫生部2010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评估中有7个专科进入全国前十名;在复旦大学2009年度中国专科声誉和医院排行榜上,以综合得分71.45分名列全国第二,其中临床专科声誉排名全国第二,有15个临床专科进入全国前10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创建于1958年,是国内较早建立的核医学科之一。分别于1978年、1993年成为核医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点。1995年,成为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单位,并于2001年再次获得该项目的资助。1995年成为四川省核医学重点实验室。2007年成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经过百年华西浓厚的医学和文化积淀,四代人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华西核医学坚实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006年进入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于2007年成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国家重点学科。    核医学科现有有总价值50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如:PET-CT,10MeV医用回旋加速器,SPECT-CT,双探头SPECT,高效液相层析仪,冷冻离心机,冷冻干燥机,放射性标记和分子影像实验室等国内先进设备。学科有全国*早设置的、符合环保和辐射防护标准的核医学病房,设有规范病床16张,配备可视对讲系统,年出入院病人超过1000人次。设有专科门诊,开展核医学诊治项目150余项,年门诊量超过2万人次。开展甲亢、甲癌、骨转移瘤治疗、核素敷贴治疗以及125I粒子植入治疗等。核素治疗2000人/月,显像2500人/月。    核医学科2007年引进安装的PET-CT、回旋加速器、SPECT-CT、双探头ECT和单探头ECT,是目前国内核医学拥有*多、*齐全、优秀的核医学设备。开展的检查项目及显像检查病人的数量都处于国内优先地位。
  •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PET-CT中心2010年引进了“时间飞行技术”PET/CT,TOF技术是PET/CT扫描技术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技术进步,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PET/CT多项技术参数,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检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被认为是未来PET/CT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PET/CT正式开机运行,川、滇、黔、渝四省区结合部2000多万人民将会享受到这一目前影像学中* 先进的医疗技术,它不仅是泸医附院设备现代化建设的一个亮点,更标志着西南医大附院为保障川南人民的健康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始建于1941年,历经近七十年的创业和发展现已成为四川省医学科学研究及临床技术的指导中心,是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卫生部数字化试点示范医院、国家和四川省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川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    四川省人民医院同位素应用始于1960年,是中国西部早开展临床核医学工作的医院之一。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同位素检测和内放射治疗工作,经过50余年的发展壮大,现已拥有医学、检验、护理、放射化学、核物理、生物医学工程等32名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国内开展临床核医学工作全面、专业人员多科室之一。近年来诊断治疗病人量大幅度增长,年检查治疗患者近50万人次。    核医学科于04年在省内率先引进德国西门子公司 Biograph 16型PET-CT和美国GE公司MINI trace TM医用回旋加速器,主要对恶性肿瘤进行诊断、分期、治疗效果监测、转移和复发灶监测等;还可对梗塞心肌存活进行判断(为搭桥和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医院也是四川省急救中心所在地,承担着全省大型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对下级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指导、培训任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等领导人先后到医院视察,亲切看望、慰问医护人员,鼓励广大职工努力工作,创建先进医学科学院、先进医院。
  • 广医一院

    广医一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广医一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院前急救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也是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广州骨科研究所、广州泌尿外科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在医院,也是国家首批1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之一。它的前身是始建于1903年“中法韬美医院”,解放后几经调整,先后易名为“广州市工人医院”、“广州市第四人民医院”,1974年归属为广州医学院的附属医院,1981年正式更名为“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目前开设病床1500张,设有44个临床科室、18个医技科室,是广东省**具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市属医疗机构,承担着广东省、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紧急医疗救援任务,特别是在抗击非典和禽流感等突发事件中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享誉海内外。 2018年12月4日,被国家卫健委公布为首批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医院。 
  •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始建于1933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医院。1936年,改名为广东陆军总医院。1937年,医院又增加了一个部分:国民党国防军医学校第一分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回广州接收日伪医院,在总医院原旧址上重新组建了国民政府军政部广州陆军总医院。1947年,医院又改称为国军联勤总部广州总医院。1949年,再次更名为国民政府国防部军医署陆海空第二总医院。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接管了医院。广州陆军总医院共有卫生技术人员千余人,拥有一支由12名将军级专家领衔、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形成 “331”人才方阵格局,即300名**专业技术人员,300名硕士以上高学历人员,100名硕士、博士生导师。现有21名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00余名专家有过出国留学经历,在军区和省以上专业学术组织担任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专家60余名,军区“名医名家”称号专家12人。近年来,医院实施“与巨人同行”发展战略,聘请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世界顶尖级医学专家为**技术顾问,每年定期来院讲学、会诊、手术及科研指导。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成立于1964年3月,是新中国成立*早的四所肿瘤医院之一。中心是全国规模*大、学术力量*雄厚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肿瘤学基地之一,承担国家肿瘤防治重任,在全国尤其是华南地区及港澳台的肿瘤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龙头作用,学科地位、综合实力居全国**水平。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是国家重点学科(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新药(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中国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肿瘤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是广东省癌症中心、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广东省抗癌协会的依托单位。主办英文学术期刊 Cancer Communications(《癌症》杂志),多次入选"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和"中国*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4年被SCI收录,2018年影响因子为3.684,为国内肿瘤学领军期刊。主办**拥有国内统一刊号的肿瘤防治知识的科普报纸《防癌报》。    中心以优秀的文化引才、聚才,凝聚高水平的医教研队伍,现有员工2758人(含博士后及特聘人员),其中硕士生导师216名,博士生导师124名;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人才10名。    现实际开放病床数1488张,设有35个业务科室,8个职能处室,2个研究科室。2018年门、急诊量104万余人次,年入院约11.87万人次,医疗业务量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前列。医疗技术水平**,拥有软硬件条件亚洲**的放射治疗中心、开展多个专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1998年率先在全国推行肿瘤单病种**专家负责制,组织制订各大病种多学科综合诊疗方案;近五年,共有57项来自临床一线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公认,被全球肿瘤诊疗标准与指南采用;为广大肿瘤病患提供个体化、*优质的诊疗服务。     中心是国内培养高层次肿瘤学人才的摇篮之一,为全国尤其是广东省培养了大批的优秀肿瘤专科人才,自1964年起卫生部委托开办全国肿瘤临床医学进修班,已为全国培养了5000多名肿瘤专业技术人才,其中部分人才已成长为全国各地学术带头人及骨干。 中心于1990年开始探索肿瘤专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是广东省为数不多的“老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自2014年9月获批国家第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来,现拥有10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1个协同专业基地。招生总人数已超400余人,致力于为社会培育高素质、同质化优秀医学人才。
  •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创建于1946年,下辖2个分院、6个门诊部和6个研究所,托管2家基层医院,综合实 力名列国内前茅,病人来源覆盖国内外,深受广大群众信赖。2008年,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恢复挂牌,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合署办公。2014年,与华南理工大学签约合作共建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和华南理工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医院各专科亚专科设置齐全,共有1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4个广东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学科。我院2017年度全国*佳医院排行榜(复旦版)综合排名第29名,位居全国省级人民医院前列;排名进入全国前十的专科共5个:心外科(全国第3名)、心血管病(全国第4名)、老年医学(全国第6名)、急诊医学(全国第6名)、放射科(全国第9名);专科提名获全国前十的有胸外科、风湿科、肿瘤学和康复医学。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完成120例心脏移植,并在国际上**成功开展产时胎儿心脏外科手术、国内**成功开展胎儿心脏介入治疗。长期承担干部保健工作,是华南地区*重要的老年医学研究和干部保健基地。        医院整体科研实力雄厚,标志性科研项目成绩斐然。“十二五”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17项(其中一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授权**130项,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627项,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5项、课题18项,发表SCI论文1447篇,总IF值5235.213。拥有4所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006年起承担临床试验项目818项,2018年新获科研项目资助总额达6882.5万元。        作为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承担了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汕头大学等多所院校理论教学和实习带教任务。是广东省内*早开展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培训基地之一,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7个。现有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6个,包括心血管病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老年医学、普通外科学、重症医学、新生儿围产期医学。近五年申报立项***项目291项,面向基层医院开展适宜技术推广项目8项。        医院对外交流与合作非常活跃,先后与美国梅奥诊所、麻省总医院、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共聘任了院士15名、名誉教授84名,极大地促进了医教研整体水平的提升。        目前,我院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3人。任职***学会及下属二级机构领导职务43人次。现有博士生导师73人、硕士生导师190人,近5年为国家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近千人。        通过质量立院、科技兴院、人才强院、文化昌院,朝着“全国**、世界知名”的目标扬帆远航。
  • 广州南方医院

    广州南方医院

    南方医院是全国重点高等院校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的第一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根据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决定,2004年8月24日随第一军医大学整体移交广东省。正式定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院是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近年来,医院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部“2005-2007年度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中国医院管理协会科技创新奖”、“全国病历质量评比一等奖”等荣誉称号,连年被评为广州市医保AAA级单位和“广州市医保管理先进单位”。近年来,在抗震救灾、广州亚运等突发事件和医疗保障工作中均有出色表现,分别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被第十六届亚运会组委会、广州2011年亚残运会组委会授予“广州市亚运会、亚残运会组委会先进集体”称号。 
  • 广州中山六院

    广州中山六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广东省胃肠**医院(简称中山六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复保健等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为中山大学八家直属附属医院之一,拥有两个院区(员村院本部和瘦狗岭北院区),编制床位1800张,开放床位1300张。是广东省、广州市公费医疗定点医院;还是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江门市等省内18个地级市的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学科带头人汪建平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组长、《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主编、《外科学》五年制本科教材主编,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制订专家组组长。院长兰平教授,美国外科医师学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他们所带领的胃肠**专科,拥有博士导师8人,硕士导师24人,**职称者近50人。设置专科床位800张,是国内乃至世界*大的胃肠**医院,拥有国内*高水平之一的结直肠癌会诊诊治中心,开设华南地区***直肠癌联合诊治门诊、炎症性肠病联合诊治门诊、胃肿瘤联合诊治门诊和便秘门诊。
  • 北京解放军304

    北京解放军304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 始建于1954年3月,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O四医院,2004年并入解放军总医院,对内称解放军总医院第三〇四临床部,对外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经过62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烧伤、骨科为龙头,普通外科、肝胆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麻醉科、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为主干,其它相关科室为支撑的战创伤学科体系,成为以创(烧)伤、急救和危重病救治三大方向为主要特色,集医教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现有50余个临床、医技科室,展开病床1600余张,年门急诊达120万人次、收容病人5万余人、手术3万余例,近年来各项主要医疗指标连续以30%-50%的速度增长。设有全军烧伤研究所(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全军20个重中之重学科之一、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全军骨科研究所、全军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心、全军创伤修复重点实验室、全国及全军临床药理基地、全军战创伤救治与康复培训基地、首都地区军队急救中心、交通伤救治中心、北京市皮肤损伤修复与组织再生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何梁何利奖3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名,求是奖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名,中国青年科技奖1名,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4名,总后一代名师、中国工程院光华奖、中国医师奖各1名,总后伯乐奖2名,总后科技金星2名、科技银星3名,科技新星8名,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名,国际专业学术委员会主席1名,国际专业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1名,国家、军队及省部级专业委员会主委、副主委16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30名,享受军队优秀人才岗位津贴人员52人次,博士生导师15名,硕士生导师41名。近五年获得国家、军队、省部级二等奖以上成果14项,牵头承担国家 “973”、军队“十二五”及国家自然基金等多项***重大项目,资助经费总额超过1.6亿元。 
  • 北京309医院

    北京309医院

    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医院(解放军第309医院),坐落北京西山脚下,南接**园林颐和园北靠百望山森林公园,西临西山风景区,东衔京密运水河。占地约74.7万平方米,其中,国家一级森林三地48万平方米,平地2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1万平方米(医疗用房8.3万平方米)。依山傍水,园林结合,是一座综合性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309医院于1958年由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附属医院、解放军第四十一医院和解放军第三一五医院抽组人员组建而成。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发展,成为专业学科齐全,诊疗技术先进,医疗设备现代,生活设施完善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和北京466医院、中国医学科大学、武警医学院等军地院校教学医院,是全国民族团结首都精神文明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市花园式绿化美化单位和海淀区“物价计量信得过单位”。目前,医院开展病床1700余张;有**专业技术职务180名,博士生、硕士生导师34人,三级以上专家6人。医院拥有1.5T核磁共振、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机、TCD彩色超声诊断仪、伽马刀、PET-CT、亚氦刀、高低温心磁图机、海扶刀等一大批国际先进医疗设备,价值近4亿元。医院设置有国家重点学科全军结核研究所、全军器官移植中心等48个专业学科。与总医院相关科室联合,先后成立了消化病中心、肾脏病中心、血液病中心、心血管病中心、神经疾病中心、麻醉手术中心、内分泌代谢疾病中心、传统医学中心和口腔医学中心、国际肿瘤治疗中心。2008年,主要医疗数质量和经济指标实现了突破:门急诊65.07万人次;住院2.88万人次;医疗收入达到5.33亿元;获国家和军队科技(医疗)成果奖二等奖5项;科研经费总额度1600万元,增幅;伤病员综合满意度达到97%以上。五十多年来,309人忠实履行我军的宗旨,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医疗保障任务。1960年3月,医疗队奔赴雪域高原,参加西藏平叛;1964年,在成昆铁路、黔昆铁路施工的崇山峻岭中,巡回医疗;1972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大地震,三○九医疗队在第一时间奔赴灾区;1975年7月,河南驻马店地区抗洪救灾的第一线,有309人辛勤的身影;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中,三零九医院的救护队*先赶往灾区,钻危楼,挖瓦砾,抢时间,救伤员;在全民抗洪抢险的1998年夏秋之季,309医疗队不分昼夜地巡诊在长江大堤。2003年,医院作为北京市军地非典病人收治的双定点医院,收治非典病人202人,创造了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奇迹,被解放军四总部表彰为“非典”防治工作先进单位;结核中心党支部被评为模范基层党组织并荣立集体一等功;医院党委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被总政评为全军先进基层党委;2005年,临床部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 解放军307医院

    解放军307医院

      解放军三〇七医院是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创建于1957年,前身是国家卫生部同位素医院。 1958年医院移交军队,隶属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医院现展开床位1000张。是北京市公费医疗、医保(医保医疗机构代码:08110006)、涉外定点医院。       医院具有鲜明的特色优势:拥有全军骨髓移植中心、全军肿瘤中心、全军中毒救治中心、全军放射病治疗中心、全军采供血中心等五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全军肿瘤中心由5个肿瘤内科、7个外科、放射治疗技术科和专业实验室组成,主要收治肺癌、淋巴瘤、乳腺癌、消化道肿瘤、颅脑肿瘤、烟雾病、肝脏肿瘤、妇科肿瘤、泌尿系肿瘤和骨肿瘤,开展手术、化疗、干细胞移植治疗、免疫治疗、高强度超声聚焦刀无创治疗、术中放射治疗、适形调强放疗等综合治疗,年诊治各类肿瘤病人万余人次,诊治水平达到国内**水平;       医院拥有一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主要有PET-CT、核磁共振、螺旋CT、ECT、数字减影机、多叶光栏高能加速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计划系统、模拟定位机、全数字化乳腺机、彩色超声诊断仪、超声聚焦刀、微生物鉴定仪、毒物药物自动检测仪、肿瘤热疗仪等先进医疗科研设备,总值两亿元,为患者的诊疗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 北京二炮总医院

    北京二炮总医院

          中心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16号,占地59亩,展开床位1100张,展开科室55个。现为第二、三、四军医大学临床教学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医学研究院;是苏州大学、武汉大学、辽宁医学院等7所院校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拥有博士88人,硕士162人,**专业技术职务干部129名,专业技术三级专家2名,第九届全军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4名,常务委员、委员61名。拥有全军医学专科和专病中心5个(全军肝胆胃肠病专科中心、全军肛肠病专病中心,全军核辐射损伤医学监测与防治研究中心,全军脑卒中医疗救治研究中心、全军心理卫生指导中心),火箭军医学专科和专病中心10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专业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中心拥有PET-CT、3.0T核磁、达芬奇机器人等大型医疗设备48台件,总价值5.2亿元。近两年,获军队科技进步、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各1项。积极培育特色优质技术,脑血管病介入手术处于****地位,肝胆胰外科手术、机器人微创手术以及肛肠病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在军内外优势较为突出。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抗击非典先进单位”,2010年,玉树抗震救灾医疗队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2008年、2011年两次被评为“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单位”。2003年,李淑君获“南丁格尔”奖。
  •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早承担高干保健和外宾医疗任务的医院之一,也是高等医学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临床医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核心基地。以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享誉海内外。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医院排行榜”中连续九年名列榜首。      医院建成于1921年,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建院之初,就志在“建成亚洲*好的医学中心”。98年来,形成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和兼容并蓄的特色文化风格,创立了“三基”、“三严”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形成了以“教授、病案、图书馆”著称的协和“三宝”,培养造就了张孝骞、林巧稚等一代医学大师和多位中国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创建了当今知名的10余家大型综合及专科医院。在总结90多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待同事如家人,提高员工幸福感”的办院理念;提炼出了“学术、品质、人文”的百年协和内涵和发展愿景。       目前,医院共有4个院区、总建筑面积56万余平方米,在职职工4000余名、两院院士3人、临床和医技科室53个、***重点学科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9个、博士点32个、硕士点26个、***继续医学教育基地6个、国家住院医师培范化培训专业基地19个、国家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8个。开放住院床位2000余张,年手术量58904人次、年出院病人10万余人次。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中央国家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称号。同时,医院还承担着支援老少边穷地区、国家重要活动和突发事件主力医疗队的重任。      协和人以执着的医志、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学风书写了辉煌的历史。今天的协和人在迈向百年的新征程中,将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的办院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向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医院”的宏伟目标奋进。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创建于1953年,是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是中央重要保健基地,承担军委、总部等多个体系单位、官兵的医疗保健和各军区、军兵种转诊、后送的疑难病诊治任务。医院同时又是解放军医学院,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是全军**一所医院办学单位。医院拥有数字血管造影机、PET-MR、PET-CT、回旋加速器、计算机断层治疗系统、高压氧舱、机器人手术系统、磁导航介入系统、术中CT及术中磁共振等先进诊疗设备4万多台套。设置165个临床、医技科室,233个护理单元,拥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个省部级及全军重点实验室、33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和研究所,形成了以综合诊疗为特色的13项专业优势。同时是全军重症监护示范基地和中华护理学会的培训基地。设有国际医学中心和健康医学中心,提供高端预防保健服务。医院年门急诊量490余万人,收容 19.8万人,手术近9万例。医院拥有6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百多名技术三级以上专家,1千多名高职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博士生导师184名,硕士生导师293名,180余人担任全国、全军各医学专业委员会正、副主任委员,医院共为军队培养了4000多名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临床医学人才,为军地医院培养临床进修生1万多名,专修班学员数万人。医院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30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20项,国家发明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1项。目前,医院主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3种,被SCI收录期刊1种,承担“973”、“863”等各类课题800多项,在国内、国际公开发表的论文总数和国内论文被引用次数连续4年居全国医院之首,有21人次在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中担任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有71人次在全军学术委员会中担任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医院与100多个国内外知名院所、企业以及医疗、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聘请200多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医院秉承“允忠允诚、至精至爱”的价值追求,涌现出“模范医疗保健集体”—老年医学部、“模范医学教授”—姜泗长、“模范医学专家”—卢世璧等模范群体和先进个人,3个集体和10名个人分别荣立一等功,两人荣获“南丁格尔奖”。医院先后被评为“国际模范爱婴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文化建设创新奖”、国家卫生部授予“医院改革创新奖”。医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好”字当头、“准”字为先的优质发展战略,推行规范医疗、安全医疗、集成医疗、温馨医疗,努力打造全面建设现代化、科学管理标准化、全程导控信息化、机制运行规范化、发展途径低碳化、服务模式人性化的**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市第九人民医院)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创立于1952年,医院位于龙岗区龙岗立交桥北端,占地面积约10万m2,是龙岗区的急救、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和保健中心,2005年5月被市政府命名为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是深圳市东部*大的一所综合性医院。  医院规模:目前医院编制病床515张,实际开放病床650张,预计2007年门急诊量将达120万人次,年住院病人约2.2万人次。全院员工总人数1617人,主任医师、教授56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67人,深圳名医3人,博士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人,硕士66人。医院设置内、外、妇、儿、五官、康复、中医等18个病区、30个临床专业组、13个医技专业组、3个实验室,下设有手外科专科医院,新生、爱联、南联、比亚迪等21个社康中心。在医院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一批特色专科,其中康复科和介入影像科是深圳市医学重点专科,康复科是广东省医学会深圳康复中心,是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系教学基地,介入影像科、耳鼻喉科、康复科、普外科、中心实验室、口腔科、妇科、神经内科、手外科、骨科等10个专科也是龙岗区重点专科。  医疗设备:医疗技术装备精良,配备有先进的医疗抢救、监护设备,拥有德国西门子螺旋CT、荷兰菲利浦1.5T超导核磁共振(MRI)、德国西门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德国西门子Sequoia512等一系列高档彩超、西门子800MA数字化胃肠X光机等100万元以上的大型检查设备15台/套;临床检验、中心实验室配有德国徕卡细胞遗传工作站、美国BD公司流式细胞仪、日本奥林巴斯和法国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国际尖端科研、检验设备,能满足医疗、科研、教学功能,是龙岗区医疗设备配置*齐全、医疗设备功能*先进的医院。  医疗技术:医院是龙岗区微创诊疗中心,以腔镜为特色的各类微创手术涵盖了妇产科、泌尿外科、胸外科、普外科、耳鼻喉科等专科。心血管内科开展了心血管冠脉造影、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等各类介入治疗术。医院单独设有对肿瘤疾病进行介入、化疗等综合治疗的肿瘤专科,并初具规模。医院能开展三甲医院各项必备医疗技术项目,目前已开展了肾移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臂丛神经移位、颈椎前后路手术、颅脑肿瘤摘除、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颈淋巴清扫次全喉切除新喉再造术、重症鼾症手术治疗、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保留**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肝内胆管空肠吻合术、妇科各类肿瘤根治术、断指再植等高难度手术,并成功救治97%大面积烧伤(Ⅲ°创面75%)的危重患者。  教学科研:医院始终坚持“质量立院、特色强院、科教兴院”的发展战略,医院是德国雷根思堡医学院友好医院,是汕头大学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承担着汕头大学医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科学系、广东医学院、广东药学院、遵义医学院、北华大学医学院等院校的临床教学任务,是吉林大学、北华大学、遵义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基地。医院拥有先进的远程教学、远程会诊系统,具有较强的承担远程教学和会诊的能力。2004年以来,医院共有各级科研立项72项,承担省一级课题7项,获国家**5项,2004-2006年期间,全院主治医生以上人员发表科技论文580篇。近年来,先后派出6人分别到德国海德堡大学外科医院、德国雷根思堡医学院、香港理工大学康复治疗系学习深造。  未来发展:2008年5月1日,建筑面积达5.38万m2的新门急诊综合大楼即将启用,医院病床总数将增至1200张,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设置120张病床的手外科医院也已开业,目前正在积极筹建设置120张病床的五官科医院,专科医院的建设将对提升医院整体实力、打造专科特色品牌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始终以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宗旨,以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为目标,竭诚为广大市民提供全方位、优质的医疗服务,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医院,努力造就“**的队伍、**的设备、**的技术、**的管理和**的文化”,真正把医院建设成为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化医院。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是深圳市东部、龙岗区内*大的一所综合性医院,位于龙岗区龙岗立交桥北端。是深圳市文明医院,龙岗区的急救、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和保健中心。1998年被广东省卫生厅批准设置为三级医院。
  • 深圳市妇幼保健医院

    深圳市妇幼保健医院

    深圳妇儿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于二OO二年四月经深圳市编委批准,由原深圳市妇儿医院与市妇幼保健院合并组成的。原深圳市妇儿医院为临床部,为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总部,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路2004号;保健部位于本市福田中心区福强路3012号(新洲路与福强路交汇处),交通快捷便利。深圳妇儿医院现有编制规模738人,编制床位380张,实际在编53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8人,占全院职工总数88%;具有正、副高职称112人,中级职称25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4人。现为广州医学院、惠州卫校、梅州卫校的教学基地。设有临床、保健、医技科室等26个科室。其中“孕产妇危重症诊治中心”、“产前诊断”、“遗传病及产前诊断实验室”、“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筛查中心”等具有市级重点学科,“产前诊断”力争建设成为***的重点学科。深圳妇儿医院新的保健大楼已于今年四月二十九日正式投入使用,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福强路福桥街2号,建筑面积23000M²。总建筑面积约28000M²。拥有600张床位使用的规模。目前,深圳妇儿医院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医疗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是一所集保健、临床医疗、预防、科研、教学、培训、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单列市级医疗保健机构。“以妇幼保健为重点,以妇幼临床作后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高水平、满足社会需求的、现代化的妇幼保健院”。并承担全市妇幼保健、优生优育、科研、培训业务指导功能。深圳妇儿医院拥有大型先进的彩色美国多普勒诊断仪5台,高分辨B超8台,新生儿筛查仪,800毫安数字肠胃机,C臂机,全自动细菌培养和药敏分析系统,有美国络爱德乳腺钼靶照相机,德国西门子数字胃肠镜,美国GE中CDDSA数字检影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全自动新生儿筛查仪、RET全自动电泳系统、基因扩增仪、胎儿监护系统、成人呼吸机、新生儿呼吸机、多参数监护仪、抢救台、腹腔镜、宫腔镜、**镜等先进医疗设备。深圳妇儿医院临床主要开展业务有妇科、产科、新生儿科、儿外科、妇女健康科、儿童保健科、医学整形美容科、医学影像科、计划生育、生殖医学、遗传疾病筛查、妇女保健科学研究等;实行24小时全天服务。依法开展妇幼保健业务主要有婚前医学检查、孕产期保健、生殖保健、青春期与更年期保健、儿童生长发育、儿童营养、心理保健、儿童眼弱视与斜视的防治、儿童口腔保健与治疗、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筛查、新生儿高危早期干预、产前诊断等。专业服务特色:妇幼保健与医疗、不孕不育、优生优育、产前诊断、胎儿遗传性疾病筛查、高危妊娠、宫颈专科、乳腺专科、宫腔与腹腔镜专科、妇科肿瘤、妇科内分泌、青春期与更年期保健、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重症监护、早产儿与低体重儿的救治、儿童心理、儿科呼吸、儿科消化、儿科神经、儿科心血管、新生儿科门诊专科、中西结合妇科、中西结合儿科等。深圳妇儿医院遵循“儿童优先,母亲安全”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精益求精,真诚服务,安全优质”的质量方针。本院的医疗保健服务已通过ISO9001认证。保健部提供的服务项目主要有:孕前期婚育指导与婚前医学检查、妇女病普查普治、孕产期保健、生育保健、乳腺保健、产后康复、更年期保健、儿童生长发育指导、心理、口腔、听力、眼保健及妇科、产科、儿科、中医特诊等系列优质配套服务项目;本院拥有与妇幼保健相适应的先进医疗设备以及强大的专家队伍;开设“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特色专科、专家门诊有:儿童营养、弱视斜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心理保健与语言发育障碍、口腔疾病防治、少女疾病、更年期保健、宫颈专科、医学美容、高危妊娠、遗传咨询、产前诊断、乳腺疾病、不育不孕、计划生育、妇女儿童的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等。
  • 深圳市中医院

    深圳市中医院

    深圳市中医院始建于1975年,经30载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院。 深圳市中医院占地总面积为37975平方米(含7栋职工宿舍用地),医疗用房面积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为1.91亿元(不含在建项目如住院大楼、科教综合楼等),专业设备总值为1.06亿元; 深圳市中医院设有2个门诊部,12个职能科室、18个一级临床科室,11个医技科室,按实际情况分别开设了二级分科和专科专病门诊;全院总开放床位395张,设有内科系列、骨伤科、外科、妇科、产科、新生儿科、儿科、针灸科、肛肠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病区和ICU病房。 深圳市中医药研究所、深圳市国际中医药人才培训中心、深圳市传统医疗中心挂靠我院;还有12个专业学术团体挂靠我院。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始建于1979年。1996年创建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是深圳市首批两家“三甲”医院之一。200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年国家卫生部授予医院“全国卫生先进单位”称号。2012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医院“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是迄今为止深圳市**获此殊荣的大型综合性医院。2012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体育总局授予医院“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先进集体”。2012年深圳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授予医院“2008-2011年度文明示范窗口”。荣获2013年度全市112家医院医疗质量评比第一名,以及市属10家公立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评比第一名。 医院现有员工263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238人,副高职称508人;博士(后)135人,硕士356人;留学归国人员36人,***领军人才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医院开放病床1259张,2015年医院病床数可达2100张,有医疗和科研设备价值8亿多元。     医院设有分院1个(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临床医技科室58个,有国家省市重点专科25个,重点实验室(研究所)16个, 其中:有深圳市**国家临床重点医学专科(骨科),深圳市**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肿瘤基因组临床应用关键技术工程实验室),还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实验)室2个(舌诊原理与应用重点研究室、蛋白质组学三级实验室)和国家卫生部脑卒中防治基地医院1个。省重点医学专科10个(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血液内科、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科、耳鼻喉科、康复科、肾内科、烧伤整形科、口腔科)。深圳市优势重点学科(群)、重点医学专科14个(神经学科群、骨科运动医学科群、泌尿外科学科群、口腔科学科群、骨关节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和手外科、血 液内科、肾内科、烧伤整形科、甲状腺乳腺外科、康复医学科、内分泌科、临床护理)。深圳市重点(工程)实验室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9个(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肿瘤基因组临床应用工程实验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重点实验室、肿瘤免疫基因治疗临床应用工程实验室、合成生物学工程实验室、数字骨科技术工程实验室、重大疾病体外诊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纳米磁性复合活性人工骨科技创新平台、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公共服务平台)。研究所4个(深圳市血液病研究所、深圳市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研究所、深圳大学糖尿病基础与临床研究所、深圳大学泌尿生殖研究所)。有国家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基地8个(普通外科、泌尿外科、骨科、消化科、神经科、妇科、口腔科、耳鼻咽喉头颈科)。有广东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13个(内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妇产科、全科医学、口腔科、急诊、康复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神经内科、管理)。     近年来,医院年门急诊量超过260万人次,出院病人超过5万人次,住院手术超过2万台次。医院在全市100多家医院医疗质量整体评估中, 连续8年获得三级医院前3名。    医院有博士研究生培养点4个,导师10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26个,导师82名。与中山大学等六所院校建立教学医院或临床医学院关系,医院是中山大学博士后联合培养基地,2007年获“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称号,2013年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全国博士后管委会颁发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称号。     近年来,医院以深圳大学申报,成为深圳市本土人士和深圳大学**“973”**科学家单位,同时也承担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973”等重大科研项目;在Nature、Nature Genetics、Nature Biotechnology 和Cell 等国际**刊物发表一批高水平论文;在知名出版社出版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获得一批省、市级科研成果及国家发明**。     借助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的东风,医院全力打造研究型现代化医院,目前正组建优势学科,开展生物、干细胞及介入治疗、遗传和生殖医学、重症急救、器官移植等新技术、新项目。医院加强党的领导,狠抓政风行风建设,倡导良好的医院文化,再造就医流程,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确保医疗安全。我们坚信:有光荣传统的2600多名“二院人”,将能继续大力弘扬“敬业、爱院、团结、奉献”的医院精神,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 深圳市人民医院

    深圳市人民医院

    深圳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46年,前身系宝安县卫生院,解放后更名为宝安县人民医院,因粤港澳居民称住院为“留医”,她作为当时深圳经济特区**一家拥有住院部的医疗机构,医院亦被居民习称为“留医部”,并成为深圳市人民医院的代名词沿用至今。1979年伴随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更名为深圳市人民医院。1994年被评为深圳首家“三级甲等”医院,1996年经国务院侨办批准成为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5年升格为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功能齐全、设备先进、人才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科研、教学、住院医师规培、保健为一体的深圳市*大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124914.52平方米,建筑面积219032.41平方米,编制病床2300张,开放病床2500余张,在岗员工4000余人,其中具有**资格870人,中级资格741人;医师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65.0%;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85人。2017年出院病人10.1万人次,诊疗人次325.0万人次。 医院拥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肾内科、消化内科、感染内科、内分泌科、胸外科、口腔科、麻醉科、妇科、产科、新生儿科、急诊科、病理科、检验科、临床护理及医学影像科(含CT、放射、超声、介入、核医学)等16个广东省临床重点学科;2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14个深圳市重点医学专科及7个市优秀学科群、3个研究所、3个深圳市医学重点实验室、5个深圳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临床药物试验基地。2003年,率先引进中国大陆第一台“宙斯ZEUS”手术机器人,并于2004年4月完成了中国大陆第一例机器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填补了我国大陆在这方面的空白,2013年介入微创诊疗中心被评为亚洲冷冻治疗培训基地,2014年胸外科完成了世界首例单孔全胸腔镜肺段袖式切除术,该项技术在SCI的发表标志着肺癌根治术,尤其是早期肺癌根治手术跻身国际水平。2015年9月顺利通过第五批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正式获批“中国胸痛中心”医院,2015年10月成功验收人类辅助生殖中心,凭着医院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吸引了香港、澳门以及深圳周边地区的大批患者,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2017年1月被认定为“广东省产前诊断专项技术指导中心”、“广东省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广东省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单位”,12月,被授牌为“广东省智慧医院建设单位”,同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三级甲等”医院复审。同年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广东省卫生计生委评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示范医院。2018年6月,获广东省政府、省卫计委遴选为全省首批九家“登峰计划”建设医院之一。 医院拥有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国家全科医师技能培训中心;作为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过严格遴选成为国家首批、广东省广州市外**的国家专培基地。2015年成立了深圳市人民医院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将整合所有重点实验室、医学工程中心(平台)和博士后教育基地,解决应用不连贯的问题,建设统一的免疫生化、分子生物、基因检测和动物模型建设的基础实验室,同时因应各专科需求增设特异功能装备,并以此作为我院的主要科研基地,进行医院重大临床研究和临床技术研究。201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包揽了“深圳市第一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技能竞赛”团队一等奖、二等奖及全部单项奖**。医院现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16个教研室。目前有博士生导师13名,硕士生导师85名。现已招收硕士生730余名、博士生40余名,本科生260余名。每年招收临床实习生近130余名,进修生 120余名。 多年来,医院不断选送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专业技术骨干前往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长老会哥伦比亚与康奈尔大学医院、迈阿密大学医学院、宾州大学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 附属麻省总医院、贝丝***女执事医学中心)、休斯顿卫理公会全球健康服务中心,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医院、英国桑德兰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加拿大SFU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等国际知名学府进修学习,掌握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动态,全方位加深对医学科学的认识和了解,莘莘学子在国际医学领域中锤炼成长。 医院积极开展高层次、国际性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纽伦堡大学医学院、不莱梅港中心医院、英国伦敦大学、加拿大西大略大学器官移植中心、美国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法国里尔大学医疗中心、韩国全南大学校病院、韩国大田宣医院建立起长期合作与交流平台,缔结友好医院,与国际医学大舞台进一步交融。国内交流与合作:医院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钟南山院士呼吸内科团队、解放军总医院陈香美院士肾内科团队、解放军总医院张旭教授泌尿外科团队、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克教授介入科团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心内科团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进教授麻醉科团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丁炎明教授护理团队、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省血液病研究所阮长耿院士血液内科团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顾玉东院士手外科团队、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医院韩德民院士耳鼻咽喉团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超声心动图团队、Robert Malenka院士脑认知科学团队、北京协和医院曾小峰教授风湿免疫团队、伦敦大学学院加里罗伊尔教授肿瘤学团队、美国西北大学Seema Khan教授及约翰霍普金斯教授乳腺外科团队等共22家知名学科团队签订“三名工程”合作协议,加大了引才的力度,为医院带来了****的发展机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大大提高。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原名“深圳市中心医院”,是深圳市政府投资建成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综合性医院。医院坐落在美丽的莲花山畔,占地面积5.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2万平方米。医院于1999年底建成开业,2000年9月,深圳市政府与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首开我国院-校紧密型合作办医的先河,成立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将医院纳入北京大学附属医院管理体系。2001年3月医院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成为北京大学首家异地合作办医的医疗机构,开展了优势互补,双赢发展的有益探索。2011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开设53个临床医技科室,其中***合作重点学科1个(泌尿外科,与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合作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男性生殖与遗传实验室),省级临床重点专科8个(重症医学科、骨科、泌尿外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皮肤性病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医院还设有***培训基地3个,其中腔镜培训基地2个,妇科培训基地1个。 作为临床医学院,医院设立了内、外、妇、儿等二级教研室23个,三级教研室27个。年接收北京大学本科、研究生、临床实习生60多名,其他实习、进修人员100多名。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培养点5个,硕士培养点37个,共有硕士、博士生导师102名。近5年,累计获得科研立项47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项,省部级科研立项28项,厅局级科研立项418项;累计发表论文2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24篇;获各级奖励10余项,其中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三等奖2项。获授权**197项。 2016年底,医院编制病床1600张,实际开放床位1406张,职工2397名,其中博士186名、硕士404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员工总数的24.6%,有海外留学经历人员100多名。2016年医院年门急诊总量约299万人次,年出院病人近5.9万人次,年手术量3.8万台次。 医院与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在技术和学术方面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医院与日本东京癌研有明病院、日本独协医科大学病院、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儿童医院建立了姊妹医院关系,并与国际知名的美国休斯顿医学中心、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麻省总医院、加利弗尼亚大学旧金山医学中心和法国尼斯医学中心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并多次互访增进合作。 “仁心仁术,博学博爱”。伴随这一使命和责任的传承,年轻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将在“同享医学成果,共度健康人生”的路上,执着、坚定地不断前进!
在陌生嘈杂的医院,陪护人员 为您提供亲情式全程陪同
代办各项繁琐的就诊手续,客 户只需安静的在休息区候诊
替客户向医生准确描述病情, 并为客户解释医生的专业医嘱
诊前了解客户病情与就诊需求 ,诊后回访关心客户的康复
对就诊流程进行有效引导,并 对就诊事项一一安排
  • 14 三月

    陪诊日记-陪诊师小杨的一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陪诊师这个职业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他们不仅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更是患者心灵的守护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陪诊师的世界,了解他们一天的生活和工作。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房间时,陪诊师小杨已经开始了她忙碌的一天。她首先会检查自己的随身物品,确保带齐了患者的病历、药物以及自己的专业工具。然后,她会提前到达医院,为患者预约好医生,确保一切顺利。上午,小杨会陪同患者进行各种检查。她不仅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还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小杨会耐心地搀扶他们,确保他们的安全。在这个过程中,小杨还要不断与医生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中午,小杨会在医院附近的餐厅为患者买饭,确保他们的饮食健康。在这个过程中,她还会与患者聊天,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家庭情况,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下午,小杨会继续陪同患者进行各种治疗。她会根据患者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她还会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傍晚时分,小杨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她会陪同患者回到家中,确保他们的安全。在这个过程中,她还会给患者家属提供一些护理建议和注意事项,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患者。回到家中,小杨会整理今天的工作记录,总结自己在工作中的得失。她还会关注一些医学资讯,以便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小杨会感受到职业带来的挑战和成就感,这也让她更加坚定了为患者服务的信念。陪诊师的一天虽然忙碌而艰辛,但看到患者因为自己的帮助而露出笑容,小杨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她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仅要为患者提供身体上的照顾,更要为他们带来心灵上的慰藉。在这个过程中,小杨也收获了许多感动和成长。她曾遇到过一位孤独的老人,因为子女工作繁忙无法陪伴就医。在陪诊的过程中,小杨不仅关心老人的身体状况,还主动与他聊天,倾听他的心声。渐渐地,老人把她当成了亲人,对她的信任和依赖让小杨深感责任重大。她也曾遇到过一位年轻的患者,因为疾病的折磨而心情低落。小杨用自己的乐观和坚强感染了他,让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气。看到患者因为自己的帮助而走出阴霾,小杨深感欣慰。在陪诊这个职业中,小杨学会了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何在关键时刻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这些经历不仅让她更加成熟和坚强,也让她更加热爱这个职业。夜幕降临,小杨结束了忙碌的一天。她躺在床上,回想起今天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了满足和自豪。她知道,自己的付出和努力为患者带来了温暖和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会继续坚守在这个岗位上,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关爱和陪伴。
    查看详情
  • 01 三月

    就医高效有妙招-陪诊服务来帮您~

    看病无效对话,把医生问烦了,病却没看到点子上,这是一个客户和我的对话:我:“病人在上一家医院检查结果是什么呢?”家属:“这个,我也不记得了,好像是什么糜烂......具体记不清了。”我:“之前的检查报告和出院小结还在吗?”家属:“报告有,有好多张,什么小结,我不知道。”我:“那你们想解决什么问题呢?”家属:“我们就想把病治好,你能帮我们吗?”是不是感觉这样的无效对话很熟悉,在医生诊室里,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上演,因为这些问题不仅我们会问,见到医生,他们一样会问。但很多人见到专家的机会只有一次,而且时间很短,如果因为准备不充分错失良机,白白花了几百块的挂号费,结果啥也没搞明白,*后得不偿失,可能还要怪专家水平低。所以在我们的陪诊服务中,诊前咨询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会在病人就诊前帮助他们梳理病情,理清流程,整理好检查报告,提前准备好想要问医生的问题,准备好相关证件。让你清楚地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把无效耗时的对话放在看医生前,提高看病的效率。
    查看详情
  • 01 三月

    海外儿女如何替父母预约陪诊

    68岁的李奶奶,今天来医院复查一下血常规。他儿子在国外工作不方便回来,就在网上为她预约了陪诊服务。我提前一天打电话给李奶奶,提醒她早饭不要吃,但是一定要带着早饭到医院。上午抽完血,等报告的时候可以吃点东西。我帮她取完号、带着她去复查血常规,她大部分时间都在椅子上休息,我盯着大屏幕等叫号。抽完血,在等报告时间,李奶奶说她其实好久都没有出过家门了,自己老伴身体不好,要在家里照顾。儿子在国外工作忙,而且有时差,一年到头顶多回来一次,自己也不好意思打扰。其它时候自己也不敢出门,总怕万一自己再出现点意外,给儿子添麻烦。我非常理解她的心情,子女在外,家里就靠着自己一个人。在我陪诊的过程中,一些病人因行动不便、不熟悉流程等导致就医困难,很需要有人陪伴。但也经常遇到李奶奶这种,家里就自己一个人,孩子常年不在家,我也会和她聊聊天,缓解她心理上的孤独感和不安感,陪她多说说话。其实除了陪伴看病,我们的工作还包括帮患者取检查报告、缴费买药、预约检查。所幸,检查下来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在看诊结束后,我把报告发给了她儿子并进行了沟通,希望这位奶奶身体健健康康。
    查看详情
  • 22 二月

    中山医院就医陪诊体验分享

    中山医院就医陪诊体验分享*近因为家里老人的身体状况,我们选择去了上海的中山医院进行就诊。虽然上海的医疗资源丰富,但对于我们这些外地来的人来说,就医过程还是有些繁琐。幸好,我们通过某平台预约了陪诊服务,让我和家人这次的上海之行轻松了不少。那天早上,我们按照预约的时间到了中山医院。一进医院大门,我就看到了预约的陪诊员小王,他穿着醒目的马甲,手里拿着小旗,正微笑着向我们挥手。简单寒暄几句后,他便熟练地帮我们取号、办手续,还详细地给我们讲解了医院的布局和各项注意事项。在等待就诊的过程中,小王还给我们分享了他之前陪诊的一些经验,比如哪家餐厅的饭菜比较适合病人口味、附近有哪些便利店等等。这些小细节让我们倍感温暖,仿佛有个老朋友在上海陪伴着我们。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诊断,老人的身体状况逐渐明朗。在这个过程中,小王一直耐心地陪伴着我们,不时地安慰和鼓励着老人。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也是相当明确和详细,这让我们对老人的康复充满了信心。整个就医过程虽然有些波折,但在小王的帮助下,我们都顺利地一一克服了。离开医院的时候,夕阳洒在身上,暖洋洋的。看着小王挥手告别,我的心里不禁感慨万分: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因为有这样一位贴心的陪诊员,我们的就医之路变得更加温暖和安心。*后我想说,对于那些需要到上海就医的朋友们,不妨考虑一下预约陪诊服务。毕竟,在这个忙碌的城市里,有个人陪伴着你走过这段就医之路,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和温暖。希望我的分享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帮助和启示。
    查看详情
  • 29 十二月

    胰腺癌患者是否需要陪诊,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

    问:胰腺癌患者是否需要陪诊?答:是的,胰腺癌的患者需要陪诊。胰腺癌的检查主要由以下几种:1、实验室诊断肿瘤标志物主要指特征性存在于肿瘤细胞内,或由肿瘤细胞异常产生的物质。当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超标时,意味着体内患有肿瘤的几率较大。其中CA19-9是常用,也是胰腺肿瘤相关标志物。有研究发现将CA125、CA19-9、CA242和CEA等多个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时,可以提高胰腺癌的诊断率。所以当体检发现相关肿瘤标志物升高时,一定要引起重视。2 、影像学诊断CT是胰腺癌诊断常用的方法。胰腺癌在CT扫描下密度常与正常组织相似,而在增强CT中可表现为相对低密度。磁共振(MRI)也常用于胰腺癌诊断,与CT有相辅相成的效果;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能够清晰地显示胰管和胆管系统,对于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临床上,不少病人就是因为体检中进行了CT或MRI检查,早期发现了胰腺癌。3 、内镜诊断技术超声胃镜,是经胃镜导入超声探头,可以近距离对胰腺进行探查,多用于影像学检查高度怀疑胰腺癌者。超声胃镜的阴性预测值接近100%,意味着EUS阴性患者可基本排除胰腺癌的诊断。这种检查手段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侵入式的操作方式一定程度限制了它的广泛运用。4、PETCT或PETMR利用胰腺癌糖代谢活跃的特点,可以早期发现,同时检查有无周围或远处转移,在CT,MR怀疑的时候,有必要加做PET检查进一步定性定位。
    查看详情
  • 28 十二月

    抵抗孤独,年轻客户越来越多

    小张是独自一人在上海工作的白领,近期一两年已经预约了十几次白领陪诊服务。对小张来说,家人不在身边,即使有关系好的朋友,也不好意思让别人请假来陪自己看病,更不想为此欠下人情。但一个人看病既孤单又麻烦,“身体本来就虚弱了,不想再排队操心,不如花钱找个人陪。”小张的特别之处在于,她还要求客服“安排一个能说会道的陪诊员”,给她提供“情绪价值”,不然一两个小时两个人没什么交流,体验也不太好。李晓旭说,像小张这样的年轻客户越来越多,他们具备消费能力,也有消费理念,感觉服务有所值还会推荐身边有需要的朋友一起体验。部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也开始采购 陪诊服务次卡,作为福利发放给员工。有媒体曾报道,浙江一家三甲医院调研过120位住院患者及家属,结果显示超过一半人选择去人工窗口缴费,只有14%的人偏向于使用自助机缴费。使用自助缴费机的人,自认没遇到困难的仅占四分之一。大家遇到的问题五花八门:看不懂、不会操作,操作不当引起转账失误,不知道特定机器在哪里也不知道哪一台可用等。
    查看详情
  • 28 十二月

    老年人就医陪诊服务存在“用户客户分离”的特点

    人们往往把孤老、重残人员视为弱势群体,但他们之中的许多人自身有着较强的自尊心,表达了“能自己做到的,就不想麻烦政府”的想法。老年就医陪诊呈现出“用户客户分离”的特点,即作为服务对象的老人通常对价格敏感,哪怕家庭条件允许也不太会主动购买服务,认为看病没必要再增加一项支出。真正的客户是老人子女和孙辈,中青年的他们更习惯“花钱买时间”,对于明码标价的服务接受度更高,也乐于让老人接受更专业的陪伴。一些陪伴老人就医的家属对跟随在患者身边的陪诊师投去好奇的目光,日常陪诊工作中,时不时会有人来询问陪诊和转运的服务方式和价格。由陪诊师具体解释说明。总的来说,这几年人们对陪诊的需求和接受度都在增加。
    查看详情
  • 28 十二月

    转运陪诊服务是否能解决就医痛点

    就医是件麻烦事儿。且不说往返医院要花时间,光是预诊挂号、找科室、付费、拿药,就要排很多次队,手里拿着大大小小的各种单据,穿梭在不同的楼层,对着各种智能化自助机器刷卡、扫码,精神都会高度紧张。对于孤老或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来说,去趟医院真不容易。针对这些痛点,陪诊服务应运而生,在医疗资源发达、就医需求旺盛的大城市发展起来。但对许多人而言,这还是件新鲜事。陪诊,究竟怎么陪?服务特点是什么?具体如何收费?日前,记者跟访了宝山区淞南镇的一位老人使用就医陪诊服务的全过程。一个工作日中午,朱爱君老人简单地吃完午饭,早早地将身份证、社保卡、病历本整理好塞进挎包,等待着陪诊员上门。老人今年76岁,独居,没有子女,亲近的妹妹住在外区。6月突发脑梗以来,陆续住过几次医院,陪护全靠60多岁的妹妹,回家后在居委的关心和邻居的帮助下渐渐恢复了语言沟通和行走能力。这次去医院,一是要配足两种常用药一个月的用量,二是让医生当面看看,更放心点。老人卧室的五斗橱上整齐摆放着9种每天都要吃的药,把身体管好,是她当前人生阶段*重要的事。中午12:45分,身穿蓝灰色工作服的陪诊员杨师傅把车开进了小区,吸引了不少目光。朱阿姨也有些紧张,“怎么看着像急救车,大家不要以为我有什么事哦。”乍一眼看上去,这台车与120救护车是比较相像,但车身两侧蓝底白字的“上海非急救转运”字样表明了它的身份——非急救转运车。陪诊及非急救转运服务提供方上海聆邻生活援助服务中心副理事长李晓旭介绍,公司配备的转运车在出厂前根据使用场景和功能经过了统一改装,报交通部门审批后方可上路。核实了朱阿姨的身份信息后,杨师傅把她扶上后座,递了一瓶饮用水,正式出发。很快,车便驶上了逸仙路高架,此行目的地是位于虹口区的岳阳医院。朱阿姨说,平时自己去是坐公交,赶个大早,路上兜兜转转要快1个小时才到。午后交通格外顺畅,仅用了10来分钟,医院就到了。看到老人有独立行走意愿,陪诊员没有过多地搀扶,只是走在前方,进入就诊大楼后为其开门、拨开防风帘。挂号收费处在2楼,杨师傅嘱咐朱阿姨拿出证件,问好了她所要挂的科室,排进了队伍中。几分钟后,两人乘坐扶梯上了5楼老年科。“阿姨你先旁边坐着,等排到了我再叫你。”就诊前要在自助机上签到,为了减轻服务对象的疲惫、少走几步,陪诊员往往会在征得同意后拿着证件代其操作。轮到朱阿姨就诊时,陪诊员也一同进了房间,说明了陪诊身份。从诊室出来,朱阿姨的神色轻松了不少。“我们现在去交钱拿药,你不要急,证件拿好,单子给我。”问询了付费和拿药的楼层,陪诊员又带着老人前往下一站。等药都拿齐,确认没有遗漏物品后,两人向停车场走去。下午2点不到,朱阿姨顺利回到小区。填写相关单据并签字确认后,本次服务就结束了。
    查看详情
  • 20 十二月

    企业陪诊和个人陪诊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企业陪诊和个人陪诊究竟有什么不一样?新的行业出现,还存在一些监管上的不确定性,有一些风险还要仔细辨别。1、黄牛等打着陪诊师幌子的骗子有些黄牛冒充陪诊师,在社交平台上吹嘘自己内部有人,可以帮患者抢到专家号或者加塞做手术等。这种违法的行为,是陪诊师不会做的职业红线,大家碰到这种情况不要相信。2、以赚取培训费用为主的培训机构新兴行业出现后,必然会有一些投机商家割韭菜,打着幌子说陪诊员“月收入轻松过万元”,骗人们参加培训、推荐就业等,需要大家仔细辨别,别赚不到钱反而赔了钱。3、陪诊师选择时,需仔细辨别目前该行业缺乏一些规范和监管机制,很可能会存在很多啥也不懂的陪诊师,这不仅降低了人们就医的体验,反而花了钱啥也没干成。想要就业刚行业的人,需选择较大的平台,毕竟订单会优先选择那些有背景的大公司。 所以如果想要选择陪诊服务,尽量还是选择正规的公司更加有保障,就医路上更安心~
    查看详情
  • 20 十二月

    人民网多次点名的“陪诊服务”,究竟是什么?

    现代化的医院科室越来越细,在医院就诊时,老年人往往需要家人的陪伴才能完成,现代工作生活节奏这么快,子女还真不一定能每时每刻陪伴着父母,甚至都不在同一座城市。如今陪诊行业的出现,为老年人或者城市年轻人提供了更加专业的陪诊服务,解决了家庭成员不能兼顾照顾就医看病的问题。陪诊就是陪伴病人在医院就诊,具体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就诊当天全程陪同,协助办理挂号、取号、缴费,就诊、检验检查、取药、代办出院、复印病历,预约下次复诊挂号等,甚至是一个月内的取药、拿报告等服务。有些增值服务,还包括车辆接送,安排食宿等。“陪诊师”市场前景如何独自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夜间发生胃病、发烧、阑尾炎等紧急情况,独居的人真是太难了,想去医院看病都没有人陪,这种委屈还不敢诉苦给家人。换个角度,老家里的老人呢,生病了又是谁去陪同呢?甚至还有一些情况需要带着病历和检查结果去大城市大医院就诊检查的,陌生的环境更让人寸步难行!医院的就诊流程,挂号挂什么科室、要不要签到、在那里等候、去哪里检查、怎么取报告、怎么预约下次复查等等,太多的问题自己带着病痛如何顺利完成呢?陪诊师的出现,可以缓解患者就医时紧张、无助的感觉,提供安全感,还能给患者或家人节省大量的时间,提高就医体验。哪些人可以胜任陪诊员职业呢?我们通过查看岗位须知,汇总了常见的一些岗位要求:1、年龄一般要求在25-45之间,身体健康,无传染病。2、懂得沟通,心态好、有耐心和细心,要能熟练使用普通话、或者是会一些地方方言。3、具备生活日常照料或简单医学护理经验更好,或者在医院工作过的,或者长期在医院办公的人员,至少要保障就诊期间病人不要病情恶化等。4、熟悉医院的流程和地理位置,包括挂号、权威专家、缴费、取药等流程,甚至要知道附近好不好停车等。5、其他情况,比如要不要租赁轮椅、哪里电梯好上下楼、哪里就餐或住宿等。“陪诊师”未来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电商平台上提供陪诊服务的店铺超过500家,生意好的店铺月销售量上千单。据媒体报道,目前陪诊员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多个城市,既有自由职业者,也有看护机构的员工。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生活节奏加快,该种岗位需求应该会越来越多。但,这种新兴的岗位还缺少必要的监督和社会的认可,发展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大家选择的时候需谨慎。
    查看详情
  • 13 十二月

    上海陪诊的话具有什么优势?

    上海拥有着丰富的医疗资源和先进的医疗技术。因此,对于需要就医的患者来说,上海的陪诊服务是非常方便的。 首先,上海的医疗资源非常丰富,各大医院都拥有专业的医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这使得患者在需要就医时能够得到及时、专业的治疗。 其次,上海的交通非常便利,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网络发达,使得患者和陪诊人员能够快速到达医院。此外,上海的医疗环境也非常友好,医院通常会有详细的指示和咨询窗口,为患者和陪诊人员提供方便。 *后,上海的陪诊服务也非常专业和贴心。专业的陪诊人员会全程陪同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并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和诊疗流程。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也使得整个就医过程更加顺畅。 因此,从医疗资源、交通、环境和专业服务等方面来看,上海的陪诊服务是非常方便的。如果您需要就医,不妨考虑选择上海的陪诊服务,让整个就医过程更加轻松和顺畅。
    查看详情
  • 12 十二月

    第六届助医养老陪诊服务高峰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

    导语:药交会期间,由国药励展、未来瞬联(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老年医养结合产业分会等单位指导,国药(北京)医疗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的2023医药代理商转型升级大会暨第六届助医养老陪诊服务高峰论坛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从供应链到服务转型,从智选商机到生态共赢”为主题,聚焦医药代理商的转型升级和陪诊服务的创新发展。助医养老陪诊服务生态圈发起人张景南,也在大会上分享了他的发言。他主要介绍了瞬联陪诊平台的发展情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标准化产品助力医疗行业变革。他主要讲述了医疗行业的变革和趋势,包括标准化产品、陪诊合作、行业规范、社区公约等方面。同时,还提到了医疗公共卫生的GDP占比持续上升,支付的变革以及c端付费的重要性。未来,中国医疗行业将直接到c端,具备现金流、轻资产和刚性化。提升陪诊服务效率的策略与方法。他主要讲述了中国陪诊师的群传播效率低,瞬联陪诊平台可以提高效率,打通抖音、微信壁垒,通过企业微信将患者纳入景南朋友圈。他还讲述了激活不同的供应侧和需求侧,完成闭环管理,以及通过升级资源实现资源升级,包括陪诊、医疗和大健康产品等。同时,他还强调了多元化客户的重要性。瞬联陪诊平台核心优势:瞬联陪诊聚合了大量合作伙伴,基于底层技术契约,通过IP打造和C端用户聚集等方式让患者在平台上锁定陪诊师,城市合伙人运营区域运营中心。平台聚集了15,000多名陪诊师和20多万护士人员,提供海外诊疗服务。瞬联陪诊通过合理分润保护各方利益,提供底层技术保障,同时帮、扶、带城市合伙人等。大会上,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养结合养老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老年医养结合产业分会会长谢红教授作了《中国医疗行业陪诊养老服务的行业现状与发展》主题演讲,从客户需求、市场规模、商业模式、服务标准、行业挑战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陪诊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行业洞察和实践经验。谢红教授指出,陪诊养老服务是一种为患者提供就医陪护的服务,可以满足特殊人群和异地就医的需求,也可以为医药代理商带来新的流量来源和收入。他介绍了四类陪诊客户群体,包括子女关注老年人、重症患者、慢病患者和特殊群体,以及他们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他认为,陪诊服务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优质医疗资源和周边服务性价值,而这些需求往往难以被个人或家庭满足,需要专业性的陪诊服务的加持。他还介绍了陪诊服务的业务包括设备保障和安全性、线上服务的增值和周边深度结合、培训市场的升级和未来市场的预期等。谢红教授强调,2035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达19.1万亿元,占总消费比重为27.8%,占GDP比重为9.6%。助医养老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板块之一,但目前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等方面的不足,需要行业共同努力,推动陪诊养老服务的发展和创新。在医疗服务市场中,陪诊服务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模式,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的统计,2022年,我国陪诊服务市场规模约为80亿元,占医疗服务市场的0.1%;预计2022-2028年,我国陪诊服务市场将以30%左右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占医疗服务市场的0.3%。陪诊服务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的驱动因素: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预计到2028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1亿,占总人口的21.4%。老年人是患病率*高且对就医辅助行为需求量大的客群,他们在功能上会普遍下降,包括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下降,导致他们在就医行为上表达能力不行,心理依赖感强。因此,陪诊服务成为了老年人的重要需求。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异地就医的需求增加。从地区分布来看,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一线城市,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这导致了许多患者为了寻求更好的医疗服务,选择异地就医,但由于对异地医疗信息的不熟悉,导致耗费许多体力和心力,有时候还会做很多的无用功。医疗服务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陪诊服务系统作为一种智能化的医疗服务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医疗服务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程度不断提高,为陪诊服务的创新和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陪诊服务系统,患者可以方便地在线预约、咨询、支付、评价等,陪诊师可以通过系统获取患者的就诊信息、医院信息、医疗政策信息等,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缩小医患之间的医疗信息差,让复杂的就诊变得简单和便利。总之,陪诊服务市场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预期是十分乐观的,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潜力。但同时,也面临着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等方面的不足,需要行业共同努力,推动陪诊服务的发展和创新,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便捷的陪诊服务,为医药代理商提供更多的商机和收入,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支持。大会还邀请了赛柏蓝副总裁/创新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吴冬、助医养老陪诊服务生态圈发起人张景南等嘉宾,分别从跨境高端助医陪诊现状与趋势、瞬联陪诊服务平台商业模式&协作模式、助医养老陪诊服务的8大商业模式等方面,分享了他们的观点和经验。大会*后,张景南宣布了助医养老陪诊服务联盟的成立,旨在打造一个集政府、行业协会、医疗机构、医药代理商、陪诊服务平台、陪诊服务机构、陪诊师、保险公司、行业媒体等多方利益相关者为一体的生态圈,共同推动陪诊养老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便捷的陪诊养老服务,为医药代理商提供更多的商机和收入,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和支持。他还介绍了瞬联陪诊全国招募合伙人计划,邀请有意向的医药代理商加入瞬联陪诊平台,共享助医养老陪诊服务生态红利。
    查看详情
在线申请
在线申请陪诊,提交订单
短信通知用户
就诊前,提醒相关注意事项
就诊当天陪诊服务
陪诊后,叮嘱诊后注意事项
诊后病情关怀回访
订单受理
就诊提醒
就医陪诊
陪诊结束
诊后回访
老人

工作繁忙,担心家里老人看病无人陪同,陪护人员帮你照顾老人,放心就医。

白领
孕妇
伤残
婴幼
异地
工作繁忙,时间紧迫,疲于奔波在各检查窗口的工作白领,陪护人员为您节约看病时间,快速看病。

准妈妈在孕期中检查繁多,在拥挤嘈杂的医院里,身体更易乏累,陪护人员让您轻松愉快就医,安心等候宝宝降临。

行动不便,就看病难上加难。陪诊人员为您解除所有的后顾之忧,轻松就诊。
大包小包、尿布奶粉,检查候诊、手续缴费…大人辛苦,孩子更辛苦。陪护人员给您提供贴心周到的帮助。
在陌生的城市,看病茫然无错,陪护人员为您提供亲情式全程陪同。

上海

北京

广东

浙江

江苏

山西

河北

湖北

江西

山东

重庆

天津

安徽

福建

  • 华山医院PET中心主任-管一晖

    华山医院PET中心主任-管一晖

    管一晖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PET中心主任,中共党员,医学博士,EMBA,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核医学杂志》等多本杂志编委。主持华山医院PET中心日常工作及PET和PET/CT诊断工作,主持完成100000余例PET和PET/CT检查,并负责完成我院对外PET会诊工作及干部保健工作。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杂志发表PET及PET/CT在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应用和PET仪器质控方面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20余部。承担国家自然基金2项、上海科委重点项目、参加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国家973等多项课题。获**一项。注重年青医师、研究生的培养以及PET普及工作,举办***继续教育班《神经系统分子影像学进展》。目前培养博士8名,硕士5名。培养各省级医院进修医师近百名,目前大多成为了本医院的业务骨干。2012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荣获优秀华山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PET及PET/CT在肿瘤诊断及治疗临床决策中的应用研究,上海市临床医学成果三等奖,第二完成人,上海市卫生局(2006年)。18F-FDG PETCT的方法学优化及临床应用策略研究,上海市临床医学成果三等奖,第二完成人,上海市卫生局(2009年)。18F-FDG PETCT的方法学优化及临床应用策略研究,卫生部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二完成人,卫生部(2009年)。PET国产化及临床规范研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教育部(2011年)。更多专家内容,可以浏览www.peizhen114.com
  • 中山医院妇产科主任-臧荣余

    中山医院妇产科主任-臧荣余

    中山医院-妇产科主任-臧荣余 男,主任医师,教授,妇产科主任,硕士生导师。 1994-1999年, 原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肿瘤学研究生,1999年7月获医学博士学位。1999-2002年主治医师,2002年11月副教授。医疗:以复杂性卵巢癌的手术治疗为主攻方向。临床实践和科研并进,复发性卵巢癌二次手术治疗,技术逐渐成熟,手术指征的掌握被国际同行认可,治疗效果居国内同行之首和国际先进水平,临床研究建立了与美国Stanford等**大学的合作关系。复发性卵巢癌的手术是肿瘤妇科难度*高、*为复发的一种手术类型,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逐步形成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妇科的治疗特色。二次手术肿瘤切除干净的患者(无肉眼残留病灶),5年生存率达到61.4%的高水平。学术水平:因为过去几年在复发性卵巢癌研究领域的系列成果,受邀担任1本国际性杂志的编委,2本美国权威妇癌杂志的审稿人和数本中文核心期刊的编委。在国际**肿瘤学期刊和中华系列刊物上发表20余篇有关晚期卵巢癌研究系列论文,其中被PubMed收录文献17篇,SCI收录通讯作者论文8篇,国际Core Clinical Journal 论文2篇。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应,凝聚全国各地复发性卵巢癌病人,为研究进一步深入提供良好的基础。2000年发表于EJSO(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题为“晚期卵巢癌的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临床意义”的论文,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外科泰斗Sugarbaker教授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对于如何选择病人进行卵巢癌的二次手术有非常高的文献参考价值(EJSO 2001,27:505-6)。据查证,先期发表的7篇国际论文,至2004年12月被引用次数37次之多。学科建设:2003至2004年,赴美国**的肿瘤中心之一,Arizona肿瘤中心,从事博士后基础研究,研究的方向是4HPR, PG-4HPR对膀胱癌和卵巢癌的化学预防和治疗作用及其对BRCA1/BRCA2调节机制。美国期间实验研究方面的培训和学习,有助于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对本学科过去的重要环节--临床基础研究,水平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也为我院肿瘤预防学科的学科建设,拓宽肿瘤研究领域,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担任我院卵巢癌课题小组负责人。
  • 华山医院骨科主任-姜建元

    华山医院骨科主任-姜建元

    华山医院骨科主任-姜建元,男,教授,主任医师,1985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从事骨科疾患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工作。目前担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复旦大学脊柱外科中心副主任,华山(国际)应用解剖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复旦大学脊柱应用解剖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脊柱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病救助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骨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并担任:《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骨科杂志》编委、《国际骨科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骨与关节外科》常务编委、《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编委、《中国骨肿瘤骨病》编委、《脊柱外科杂志》编委、《Spine》中文版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上海市劳动能力状况技术鉴定组医疗专家,上海市医疗技术鉴定专家,华裔骨科学会理事,国际华人脊柱学会常务理事,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骨科专家委员会委员,AOSpine(国际脊柱内固定研究学会)中国区理事等职务。在二十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姜建元教授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从未脱离过临床,他善于博采众长,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熟练掌握了各种高难度手术的技巧和方法,积累了大量丰富的临床经验,赢得了无数病家的信任和赞赏。 姜建元教授擅长于脊柱各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尤其在颈椎病、颈椎外伤和畸形、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椎管肿瘤等疾病的诊治上有相当深的造诣。由于脊柱手术的高风险性,一直以来是许多医师不敢涉足的领域,姜教授多次赴国外进修学习和交流,依靠扎实的基本功和基础理论,已进行了数千例各类脊柱手术,对于各种脊柱退行性疾病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法;姜教授手术时操作仔细、手法独特、技术娴熟、止血彻底,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是其特点,减除了许多患者害怕输血的疑虑;结合医院完备的设施、先进的设备,率先在上海开展了导航系统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并对所有脊柱手术实施术中肌电监护,两者结合大大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姜建元教授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致力于开展脊柱外科医师的培训和再教育工作。利用学校的解剖资源,国内首创开办了有尸体操作的脊柱应用解剖与手术技术学习班。注重临床,注重技能的办班特色已扩展到了关节、创伤、足踝以及微创等所有骨科亚专业,形成了应用解剖的系列培训课程,为我国骨科医师的培训和再教育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同时,建立了亚太地区规模*大的临床医师解剖培训平台——“华山(国际)应用解剖研究与培训中心(PARTI)”。加强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更提升了我国应用解剖研究和临床医师培训工作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结合举办应用解剖学习班的经验和广大学员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根据目前国内脊柱外科学科发展的特点及脊柱外科手术缺乏临床实用的参考书的现状,利用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利用,以脊柱外科医师独特的“视角”和崭新的表现手法,组织编写了《脊柱应用解剖图谱》,是脊柱外科医师不可缺少的教科书和参考书。2007年6月以其原创性和新颖性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一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由于在长期的临床工作特别是在临床专科医师的培训和再教育工作中作出的贡献,2009年9月荣获周光召基金会“临床医师奖”。在科研工作方面,作为课题负责人,姜建元教授先后承担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分别为《 lentivirus 载体转染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增殖和成骨细胞定向分化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课题编号: 30371434)、 《国人脊柱的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及测量分析》(课题编号:81071438);以及上海市科委课题、上海市卫生局课题等7项课题研究项目。作为一名骨科及脊柱外科专家,姜建元教授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赢得了病家及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当您遇到困难时,可至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门诊找姜建元教授就医。
  •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射波刀中心副主任医师-吴江平

    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射波刀中心副主任医师-吴江平

    吴江平-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射波刀中心副主任医师。男,1991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从事肿瘤治疗工作二十年,在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化疗、介入治疗、免疫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经治患者13000余例。著有《肺癌的立体定向放疗研究》、《肺癌脑转移伽玛刀治疗512例》、《肺癌肾上腺转移伽玛刀治疗137例》等专业论文,共计在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并参与编写《颅脑手术学》等专著。更多专家内容,可以浏览www.peizhen114.com
  • 华山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马晓生

    华山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马晓生

    华山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马晓生,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1972年6月出生,1996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同年获医学硕士学位, 2006年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现担任中华医学会上海骨科分会肿瘤学组委员,复旦大学脊柱外科中心“脊柱应用解剖学习班”教员。从事华山医院骨科临床工作十余年。熟悉骨科各类疾病的诊治,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脊柱各类疾病的临床诊疗: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胸椎管狭窄症、脊柱骨折、脊柱肿瘤等。尤其在青少年脊柱侧弯的临床诊疗及手术技巧上有一定的造诣。目前临床常规开展的手术包括脊柱侧弯矫形术、颈椎病前后路减压内固定技术、颈椎间盘置换术、脊柱骨折脱位减压复位内固定术、胸腰椎前后路手术、腰椎滑脱椎间融合技术、椎管内肿瘤切除内固定技术、胸椎的前外侧减压内固定技术等。
  •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厚广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厚广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厚广 男,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200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并获医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神经内科及老年病科临床工作。2014年曾以临床**访问学者身份公派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和学习。近年来共发表学术期刊论文50余篇,其中SCI论文26篇,发表国内外会议论文40余篇,以副主编/编委参编专著6本。申报国家发明**1项。更多专家内容,可以浏览www.peizhen114.com
  •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周道斌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周道斌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周道斌血液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 : 血液系统肿瘤(白血病、骨髓瘤和淋巴瘤等),自体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周道斌,男,血液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血液内科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北京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第四届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淋系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血液病学专业委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等。1987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1992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8-200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博士后工作。毕业后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现任血液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北京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第四届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淋系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医师分会整合血液病学专业委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常务委员,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常务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淋巴血液肿瘤分委会常务委员。担任《中华血液学杂志》、《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血液学杂志》《国外医学-移植与血液净化分册》和《中华临床营养杂志》等多本杂志的编委。擅长血液肿瘤和造血干细胞移植诊治。在国内率先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OEMS综合征并开展多项前瞻性临床研究,成果在Blood,Leukemia国际权威杂志发表。创新性地开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病,达到国内**水平。另外获得多项国家和北京市基金资助。国内外期刊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
  •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杜斌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杜斌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杜斌  擅长 :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多种危重病的治疗。2003年以来,多次参与国内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SARS,人感染猪链球菌,H5N1禽流感,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H1N1甲型流感,玉树地震,雅安地震,H7N9禽流感等)的医疗救治工作,并多次获得嘉奖。同时,作为(并列)第一作者,积极总结甲型流感H1N1 (BMC Infect Dis 2010 & 2011, PLoS One 2012)以及新型禽流感H7N9 (N Engl J Med 2013)的救治经验,并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重症流感肺炎患者的诊断与治疗经验。2.  成立中国危重病医学临床试验协作组(CCCCTG),打造国内多中心临床科研平台  杜斌教授倡议成立了由17省市24家三级医院ICU组成的CCCCTG,这是国内重症医学领域**符合国际临床试验规范的协作组织。依托这一临床科研平台,内科ICU以及多中心科研团队已完成多项临床研究课题。在既往临床科研工作的基础(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行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上,继续以全身性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全身性感染临床流行病学、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及急性肾损伤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至今以CCCCTG名义发表论著5篇(IF 18)、综述1篇(IF 4.93)和述评2篇(IF 7.53),参与编写英文书籍1章。CCCCTG这一临床研究平台已经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代表中国加入了急性病研究者国际论坛(InFACT)、国际严重急性呼吸道和新发感染协会(ISARIC)以及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全球研究(IC-GLOSSARI)等国际临床研究协作组织。3.  积极参加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积极推动国际学术交流  杜斌教授作为国内协调人,带领国内同行参加了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包括SAFE-TRIPS研究(Crit Care 2010)、MOSAICS研究(BMJ 2011)、全球机械通气现状调查(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3)、ICU重症患者临终治疗国际共识以及ICU医院获得性感染现状调查等。这些工作不仅促进了国内重症医学界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同时也对中国重症医学走向世界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4.  积极推动国内重症医学继续教育  2007年以来,杜斌教授负责推广针对ICU年轻医生的BASIC培训课程。该课程由香港中文大学麻醉与深切治疗系建立,在全球超过2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授课,已经得到了世界危重病医学会联盟(WFSICCM)、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以及亚太危重病医学协会(APACCM)等多个国际学术组织的认证。目前,国内接受BASIC课程培训的学员已逾千人,学员来自全国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市,包括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呼吸内科及心脏内科等多个临床专科的医务人员。5.  临床与科研工作得到国际学术界认可,不断扩大国际学术影响力  通过上述工作,杜斌教授近5年发表论文47篇。在SCI收录的25篇论文中(IF 239),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占15篇(IF 174.2)。这些工作不仅得到了国内ICU同行的认可,也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重视。2014年2月,杜斌教授当选亚太危重病医学协会(APACCM)主席,同时还担任世界危重病医学会联盟(WFSICCM)理事、全球脓毒症联盟(GSA)理事以及F1000重症及急诊医学伦理和组织管理部主任,成为第一个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的中国ICU医生。同时,杜斌教授还应邀为国外学术期刊撰写述评,并应邀向国际学术界介绍中国的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 in mainland China. Crit Care 2010)与重症医学科研工作(Critical care research in mainland China. Intensive Care Med 2013)。同时,杜斌教授还代表中国重症医学界,在多次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演讲。
  • 北京301医院骨科-郝立波

    北京301医院骨科-郝立波

    北京301医院骨科-郝立波 职称: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专家介绍:医学博士,专业为人工关节置换。从事人工关节置换专业的临床工作近15年,有3000例关节置换手术经验,每年完成关节置换手术300-400例,对关节翻修、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关节置换、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研究。先后赴德国国家风湿病治疗中心Diakonie医院 德国汉堡Endo人工关节置换专科医院、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学习和交流人工关节置换,发表关节置换相关文章40余篇。专业擅长: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置换并发症处理、置换后术后感染处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北京二炮总医院PET中心主任-李德鹏

    北京二炮总医院PET中心主任-李德鹏

    北京二炮总医院PET中心主任-李德鹏 副主任医师 医学影像与核医学专业博士北京第二炮兵总医院PET-CT高端诊断中心医疗主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科普专家,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PET中心业务骨干和诊断组组长,师从我国影像学泰斗李坤成教授,研究方向为PET显像与CT、MRI的结构变化,从事PET的临床诊断与应用研究工作十余年,擅长将PET的功能代谢影像与病灶的CT、MRI结构影像有机结合,根据病灶的代谢特征和结构变化特征,做出恰当的、符合临床要求的诊断报告。是我国较早从事PET-CT临床研究的专家之一,以第一作者发表专业在核心期刊发表关于PET临床应用研究论文14篇,参编专著2部。参与首都医科大学七年制研究生的核医学(主讲PET的临床应用)教学工作。
  • 北京二炮总医院伽玛刀中心主任医师-俞受程

    北京二炮总医院伽玛刀中心主任医师-俞受程

    北京二炮总医院伽玛刀中心主任医师-俞受程 ,男,1958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一直在307医院从事肿瘤诊治工作,从医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肿瘤内科经验,尤其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和肿瘤的特殊放射治疗有非常深的造诣。  首先在国内开展全身照射,全淋巴区照射,全身电子线皮肤照射等技术,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四等奖一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是我国**的放射肿瘤学专家之一,是组建全军放射治疗专业的推动者之一,在军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度。曾任全军放射肿瘤治疗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兼任中国抗癌协会第一、二届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任期内以专业委员会名义编写了3本著作(新编肿瘤诊疗手册63万字。现代肿瘤放射治疗学120万字。肿瘤综合治疗学81万字)。现是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并接受中央保健局保健任务。   俞受程教授医术精湛,一生勤奋工作,无私奉献,他为人师表,可以团结老同志,培养年轻人,曾组织数期放射治疗培训班。他的学生和弟子现在已遍及国内外,有的已走上领导岗位。俞受程教授现在虽然离开了临床工作第一线,仍关心我军的医疗卫生事业和培养年轻一代的成长为己任。
  • 北京301医院眼科-张卯年

    北京301医院眼科-张卯年

    北京301医院眼科-张卯年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文职一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解放军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眼科中心主任,现兼任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眼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顾问,全军眼科专业委员会顾问;对疑难眼底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濒危眼外伤及各类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专业擅长:疑难眼底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的诊治及各类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
  • 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姚学清

    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姚学清

    广东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姚学清 主要研究方向胃肠道恶性肿瘤,擅长结直肠癌、胃癌根治术,普外科常见疾病如乳腺疾病、甲状腺疾病及痔病等诊治。自参加工作以来发表在***学术期刊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已结题科研项目1项,在研科研项目3项。参与编写医学专著已出版4本,在编医学专著2本。目前可独立或配合完成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甲状腺全切除术等手术。
  •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耿庆山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耿庆山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耿庆山 长期从事医院管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和保健工作,研究领域涉及:1、心血管内科领域:冠心病的基础、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2、心身医学领域:心血管疾病的心身医学研究;3、行为医学领域:心血管疾病的行为医学研究;4、医学科普创作:心血管疾病的科普创作;5、现代医院管理:医院发展战略、医院品牌战略、成本管理、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医院流程再造与优化、医疗保险、医学技术评估、医疗服务模式等领域的研究。特别是在心身医学和行为医学方面有较深入研究及独到见解,积极倡导整体医疗、全程关爱,强调心身同治。 心脏内科、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余学清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余学清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余学清(广东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医学系,并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工程”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肾脏病学会》主任委员,:《国际腹膜透析协会》候任主席、《亚太肾脏病学会》常务理事等。
  •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PET-CT中心主任-胡平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PET-CT中心主任-胡平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PET-CT中心主任-胡平学历及工作背景: 1984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原湘雅医学院),1990年获中山大学医学硕士学位。1984年-1987年在湖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工作;1987年-2010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工作,历任该院核医学科副教授、科主任、医学影像科副主任。2010年5月调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组建核医学科和PET/CT中心,现任核医学科主任、PET/CT中心主任。 临床工作及科研经验: 1984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一线从事核医学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核素影像诊断与核素治疗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甲状腺疾病(甲亢、甲癌)的碘-131治疗、神经精神疾病核素显像、肿瘤核素影像诊断等有更深入的研究。为中山大学硕士生导师,培养硕士毕业生近10名,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多项***、省级科学研究课题,在国外SCI杂志和核心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  学术任职: 广东省核医学会常委、副主委 主持及参加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9670229,脑多巴胺转运体SPET显像在帕金森病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 出版专著: 主编:临床核素影像诊断学,广东科技出版社 副主编:腹部外科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编委:全国通用本科教材《核医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编委:全国通用影像本科教材《影像核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PET/CT中心副主任医师-许杰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PET/CT中心副主任医师-许杰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PET/CT中心副主任医师-许杰华,女,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美国University of Florida访问学者。2002年中山大学硕士毕业工作至今,主要负责临床核医学的相关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临床主要负责甲亢专科门诊、甲状腺癌手术后碘131治疗等及PET/CT、SPECT诊断。科研上,主持国家自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省级、中大青年教师培育项目等共有经费73万。医学期间获得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学位。2013年在“中大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 的支持下,公派赴美国university of florida从事访问学者一年。是中山三院“杰出青年后备人才支持计划”对象。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PET/CT中心主任-程木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PET/CT中心主任-程木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PET/CT中心主任-程木华;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核医学科PETCT主任、核医学教研室主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核医学科创始人之一,中山大学医学影像系核医学组副组长,中山大学医学影像核医学课程负责人之一。
  • 明州医院PET中心主任-李光军

    明州医院PET中心主任-李光军

    明州医院PET中心主任-李光军  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影像与核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曾工作于辽宁省肿瘤医院放射科、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PET/CT、上海交大附属仁济医院PET/CT,2007年-2008年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PET/CT主诊。先后在《中国公共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影像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大连医科大学早报》《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发表论文数篇。熟练掌握CT、MRI、普放、介入(非血管性),数字胃肠造影及PET/CT全身诊断,尤其肿瘤性疾病及较为疑难病理的医学成像,设置参数优化设计及诊断,鉴别诊断,CT引导下活刺活检技术。开展胃肠CTC、CTA、肺结节灌注成像及多种分子显像剂的PET/CT临床应用,对PET/CT诊断有较深刻的理解。
  • 徐州市PET中心主任-王跃涛

    徐州市PET中心主任-王跃涛

    徐州市中心医院PETCT主任-王跃涛1964年4月生,1986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后参加东南大学研究生班学习3年,1992年10月到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工作。由于工作认真负责、业务技能提高较快,他先后两次被院领导选送到中国医科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和核医学科进修。1996年初,为加快徐州市中心医院的发展,院领导决定在全市及苏北地区率先引进德国西门子ECT,组建ECT室。PETCT是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高尖端产品之一。2005年,经卫生部批准,引进了苏北及淮海经济区**一台功能分子影像设备PET-CT(该设备2003年国内才有了第一台)。王跃涛主任还一改国内医疗系统各学科独立诊断的传统方式,创造性地提出了“设备的融合、人才的融合、诊断的融合”的新模式,将核医学、影像科和临床紧密结合在一起,把诊断结果和临床相对照,不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现已成熟应用于肿瘤的良恶性诊断、鉴别诊断及肿瘤的分期、分级、疗效评价等,成为肿瘤诊治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这一模式,为核医学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经验。王跃涛主任在临床与科研方面的成果更是引人注目:他是国内报道“利用核素显像评价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经皮室间隔消融术疗效”的第一人,此项研究入围第八届亚洲、大洋洲核医学生物学大会“青年学者奖”比赛(国内仅3名学者入围),美国**核医学专家Wagner教授对他的研究给予很高的评价;他第一个在省内应用心肌灌注显像定量分析预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他不断拓宽核医学的临床应用,先后开展新技术10余项,有5项填补省内空白;他在SCI和《中华核医学杂志》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以其独到的见解受到国内外专家的肯定和好评……
专业陪护团队

VIP陪诊团队的专职陪诊人员,在服务礼仪、医学知识、就诊流程上均经过了 严格的专业培训,确保每次服务从用户角度出发,结合用户的个性化就医需求,提 供针对性、标准化的贴心陪诊服务,并在每次陪诊服务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力争 让每个用户满意。